精耕细作优良传统与机械化相结合是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石论文

精耕细作优良传统与机械化相结合是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石论文

ID:11350230

大小:6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1

精耕细作优良传统与机械化相结合是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石论文_第1页
精耕细作优良传统与机械化相结合是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石论文_第2页
精耕细作优良传统与机械化相结合是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石论文_第3页
精耕细作优良传统与机械化相结合是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石论文_第4页
精耕细作优良传统与机械化相结合是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石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耕细作优良传统与机械化相结合是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石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精耕细作优良传统与机械化相结合是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石论文..毕业一、农机农艺结合亟需深入探讨农机农艺相结合历来就受到领导与专家的重视,但在实践和理论上都一直没解决好,这是我国某些地区、某些农机化项目效果不好,进而导致经济效益不佳的重要原因。简言之,农艺是指农业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相应的操作技术,农机是指为实现这些工艺过程而设计制造的相应农机具及其管理运用技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是二者结合的目标。农艺的深层涵义是生物学理论与实践,农机的内涵是机械学原理与技术..毕业,二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属于应用于农业的两门不同学科领域。如何处理好二者辩证关系,使之相互适应,紧密结合,成龙配套间发展

2、农业机械化的关键。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具有精耕细作的农耕优良传统,各地风土条件和耕种传统习惯差异很大。近代生物学在微观技术与宏观理论上已有长足发展,近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对农业机械化又提出新的要求,这些都制约着农机具的设计、制造与运用,也推动着农业技术的改革与更新,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回顾我国农机化历程,借鉴世界农机化发展,重新考察农机农艺相结合,展开讨论,对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学科发展是必要的。二、国内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纵观我国农机化近五十年发展历程,在农机管理、运用与科研中始终贯穿着农机农艺相结合的主线,推动着农业机械化不断深入发展。1.国内自20世纪50年代初

3、农机化起步阶段,推广新式农具中就明确"新农具与耕地作技术是共同提高的"(张林池,1952.5),"一切机械作业均应严格服从先进耕作法的农业技术要求"(国营机械农场机务工作规章,1952.11)。并在新式农具站的组织领导及人员配备中明确要求"农业技术和农具技术员各两人",要求"农机具鉴定要从农学观点给评价"。为农机农艺相结合提供了条件。50年代中末期,主管农机的领导在总结中指出"农业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不够"(李菁玉,1995.1),"农机具要切合当时的农艺要求"(聂荣臻,1959.6)。60年代,进一步提出一些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具体作法,"石社挂钩"(陈正人,1960),实行"亦工亦农制

4、度"(刘少奇,1964.9),"机农合一"(张省三,1965)。并在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中要求"加强基本性和综合性的科学技术理论的研究",要"根据我国农艺发展的新方向和耕作制度改革的需求,农业机械产品设计的原则,首先要适合精耕细作要求"。70年代在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纲要中提出"农业和工业同时并举"。并具体为"农机部门和农业部门结合起来","把农艺改革和农机改革结合起来","农艺措施要为机械作业创造条件,既保持了精耕细作传统,又发挥了机械化的作用"(刘瑞龙,1973)。并在农村人民公社农机机务管理规章中明确"农艺和农具的改革,要互相适应,互相促进"。1979年9月农机部在"关于农

5、机化几个问题向中央请示报告"中提出"要把全国农机科研力量组织起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农机化必须与农业的区域规划和耕作制度改革密切结合","同农业的专业化,经营的多样化结合起来"。当时主管农机的领导进一步明确"树立大农业观点……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渔的机械化……树立农业机械化同农业现农业现代化其他内容互相联系,密切配合的观点……特别是农机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杨立功,1979.11)。80年代初一再强调"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并进一步认识到"农业机械作用的对象是生物,是农作物,它和一般工业机械在厂房里加工无机物不一样,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耕作制度、农艺的制约"(杨立功,1980,1981)

6、。提出"中国农机化道路要根据本国特色办事","发扬我国精耕细作优良传统","各地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迥然不同,机械化要根据各地的不同特点进行……排涝机械南方先行,耕作机械东北先走一步"(项南,1980.11)。在对中国农业的反思中提出"农机农艺结合这个提法,一般应理解为农业机械化和生物技术相结合。但是由于农艺这个概念包括生物技术和实现生物技术的作业工艺方法两方面内容,又受生物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许多作物缺乏直接反映生物技术要求的技术指标,往往用作业工艺代表生物技术指标"。"农业机械化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基本形式和内容是农业技术系统(生物技术)、作业工艺程序系统和机械系统的'三系'配套。……是

7、农业机械化自身发展规律的产物,是现代生物的机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刘瑞龙,1980.6)这之后,由于家庭生产责任制,土地承包,以及中央不再提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号召,使农业机械化处于整顿反思阶段。80年代末,机械耕作科技人员通过多年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认识到"只有农机没有农艺是无的放矢;只有农艺没有农机是纸上谈兵,农机农艺相结合,无非是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这又是基础理论研究的内容,因此,90年代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