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9.2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考题演练·跟踪检测【高考题组】考点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2015·四川文综·T6)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解析】选B。题干中提到“《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
2、看重八字、命书”,说明该撰稿人在婚姻观念上依然保有传统思想,但其个人思想并不能代表整个新潮社团的思想观点,故A错误,B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国人对西式婚俗的态度,故C错误;题干只能体现部分人依然通过八字、命书决定婚姻,但不能代表当时所有人都这样,故D错误。2.(2014·江苏单科·T6)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解析】选C。辛亥革命时期,剪辫、易服带有明显的反清和革命的色彩。漫画中的人物将辫子剪一半留一半,体现了旧思想的根深蒂固。A、B、D的表述都比较
3、片面,不够确切。考点二 交通、通信和大众传媒的进步3.(2014·课标全国文综Ⅰ卷·T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解析】选C。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故国产片的比重比北京和天津要高。由于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导致国产影片在由上海流通到其他地区时,各种税费太重,流通
4、困难,由此导致北京和天津国产片的比重小。【拓展延伸】电影媒介的主要特点(1)时效性强;(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4.(2014·安徽文综·T13)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解析】选D。报纸描述了一部分中国人在社
5、会生活上过分仿效西方,同时也表明作者的态度“金钱浪掷轻利权”,即不赞成这种时尚。A表述片面;B主要在城市中,并不普遍;C太过绝对。5.(2013·四川文综·T7)右图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解析】选C。题干广告借助明星宣传产品,目的是宣传产品的功效,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故选C。明星代言在当时属于新生事物,只是在个别地区的个别部门存在,因此A、D说法太绝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影视明星不会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6、B错误。【备选真题】1.(2014·山东文综·T38)(节选)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甲: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环鸣凤。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
7、人生大路前进。”结论: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与进步共存。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1)据材料甲、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①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2)据材料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解析】第(1)题侧重于对历史结论的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证据充分,浅层次,学生可以得到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鸣凤认为两人的身份不同等。深层次,可以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体现了当时社会上的平等观念,鸣凤认为两人身份不同,体现了当时封建等级观念的根深蒂固等,并由此理解20世纪初的中国新旧交织、进步与保守共存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