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韵》音系的性质和它在汉语语音史上的地位

《切韵》音系的性质和它在汉语语音史上的地位

ID:1133754

大小:515.8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1-07

《切韵》音系的性质和它在汉语语音史上的地位_第1页
《切韵》音系的性质和它在汉语语音史上的地位_第2页
《切韵》音系的性质和它在汉语语音史上的地位_第3页
《切韵》音系的性质和它在汉语语音史上的地位_第4页
《切韵》音系的性质和它在汉语语音史上的地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切韵》音系的性质和它在汉语语音史上的地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切韻》音系的性質和它在漢語語音史上的地位邵榮芬一《切韻》音系的性質研究漢語語音史的人,對《切韻》一書歷來就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一種是肯定的,一種是否定的。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産生在對《切韻》音系性質的截然不同的瞭解上。因此要確定《切韻》在漢語語音史上的地位,必先確定《切韻》音系的語言性質。關於《切韻》音系的性質問題,目前最有影響的看法只有兩種。一種認爲《切韻》音系是當時的一個單一方言的音系;一種認爲《切韻》音系是古今南北語音的大拼凑。我們認爲這兩種看法都有它的片面性,都是不符合事實的。就我們看來,《切韻》音系大體上是一個活方言的音系,只

2、是部分地集中了一些方音的特點。具體地說,當時洛陽一帶的語音是它的基礎,金陵一代的語音是它的主要參考對象。爲什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呢?我們不妨先看看顔之推的話,據《切韻序》所說,顔之推是對確定《切韻》內容參加意見的人之一。《顔氏家訓·音辭篇》說:[1]孫叔然創《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至於魏世,此事大行。高貴鄉公不解反語,以爲怪异。自茲厥後,音韻鋒出,各有土風,遞相非笑,指馬之諭,未知孰是。共以帝王都邑,參校方俗,考覈古今,爲之折衷,榷而量之,獨金陵與洛下耳。明確地指出金陵與洛下兩個地方來,認爲這兩個地方的語音是審定音讀的標準。不過應該

3、注意的是這兩個標準在顔氏的心目中并不是同等重要的。顔氏在同一篇文章中又說: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舉而切詣,失在浮淺,其辭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沈濁而鈋鈍,得其質直,其辭多古語。可以看出顔氏是推重北方話的。洛陽話既然屬北方話的範圍,那它在兩個標準中當然就是主要的標準了。一般說標準應該只有一個,顔氏既然推重北方話,那麼以洛陽爲標準不就够了嗎?爲什麽又要把金陵提出來呢?要弄明白這一點,必須聯繫歷史事實來考查。自從西晉王朝的貪暴腐朽引起北方許多民族的入侵以後,作爲漢族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黃河流域就變成了長期混戰的地區。這時北方的豪門、士族蜂擁渡

4、江,逃向南[1]“然”作“言”,據《三國志·魏書》,13卷,《王朗傳》附《王肅傳》改。1[2]方來避亂。據說跟着晉元帝一次渡江的士族,就有一百家之多。這些士族到了南方之後,由於政治、文化上的優越感和封建的家族觀念,仍然說着自己的家鄉話。他們之中的大多數都是在西晉朝廷上做官,多半又是漢魏以來大官的子孫,世居在洛陽,因此他們的家鄉話當然就是洛陽話了。隨着東晉政權的逐漸鞏固,這種北方士族帶來的洛陽話不僅在北來士族之間流行,而且也逐漸變成了南方士族摹仿的對象。不難設想,到了顔[3]之推的時候,這種洛陽話大概已經成爲南朝士族朝臣之間普遍應用的交際工

5、具了。《顔氏家訓·音辭篇》又說:然冠冕君子,南方爲優,閭裏小人,北方爲愈。可見顔氏所提的作爲標準之一的金陵話不是指的金陵土話,而是指的金陵士族所說的話。這種話既然是北來的洛陽話,我們就可以明白顔氏爲什麽也要把它提出來作爲標準了,因爲這和顔之推推重洛陽話的原則是完全一致的。這樣一來,顔氏的兩個標準是不是就是一個標準了呢?從西晉末年到隋朝初年已有二百多年,在這期間,南遷士族的洛陽話處在南方土語的完全包圍之中,很難全部保持不變,同時洛陽一帶居民,流動急劇,洛陽話自身也必定會有它自己的發展。顔之推的時候,洛陽話與金陵雅語之間,多半存在着一定的差別

6、,因此顔氏的兩個標準絕不就是一個標準,包裹着兩個標準之間的差別不是太大罷了。《顔氏家訓·音辭篇》又說:易服而與之談,南方士庶,數言可辨,隔墻而聽其語,北方朝野,終日難分。當時南方士族的話和當地的土話既然存在着嚴重的差別,也就是說明了士族語言受當地土話的影響不大,變化不多。根據這種情况,我們認爲洛陽一帶的語音是《切韻》審音的主要標準,金陵士族的語音是《切韻》審音的輔助標準。換句話說,《切韻》以洛陽一帶的語音爲基礎,以金陵士族的語音爲主要的參考對象。陸法言《切韻序》所顯示的審音標准和上述顔氏的標準完全符合。《切韻序》說:以今聲調既自有別,諸家

7、取捨亦復不同。吳楚則時傷輕淺,燕趙則多涉重濁;秦隴則去聲爲入,梁益則平聲似去。這裏各處都批評了,就是不提中原一帶,可見也是把中原一帶的語音作爲正音看待的。顔之推不過說得更具體一點,把中原語音的集中代表點明白指出而已。從歷史上看,中原一帶向來就是漢民族活動的中心地區。作爲歷代都城的洛陽,長期以來,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又是這個中心地區的中心。因此,洛陽一帶的語音在各方音中取得了權威地位,是很自然的事。這種權威迫使當時語言學家不得不把它作爲正音的規範。陸德明云:方言差別,固自不同,河北江南,最爲钜异。或失在浮清,或滯於沉濁,今之[4]去取,冀祛

8、茲弊。這種站在中原的立場上,批評南北方音的做法,和《切韻》作者如出一轍。可見《切韻》的標準不是《切韻》作者的私定標準,而是當時很多語言學家的共同標準。甚至到了唐代,洛陽已經不再是都城了,而洛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