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2006年云南报告文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

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2006年云南报告文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

ID:11314967

大小:8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1

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2006年云南报告文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_第1页
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2006年云南报告文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_第2页
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2006年云南报告文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_第3页
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2006年云南报告文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_第4页
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2006年云南报告文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2006年云南报告文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阿诗玛家乡刺绣业与新农村建设刘婷王亚南梁自平执笔石林,阿诗玛的家乡,属昆明市郊县,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10个特色文化产业县试点之一。在旅游和烤烟产业的带动下,石林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农村面貌大为改观。但石林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半山区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88.5%,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依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面临的首要难题。近几年来,随着石林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推进,石林的彝族刺绣逐步走上规模化、产业化的成功发展道路,对促进农民增收产生了明显效

2、果。石林刺绣业开始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动力之一,广大农民从中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一、石林刺绣溯源及产业化过程石林彝族刺绣具有悠久的历史。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青铜器上,部分人物形象的衣服上即有刺绣花纹的痕迹。公元223年,诸葛亮南征,以成都瑞锦赐夷,并吸收、孟琰、爨习参加蜀国政权。这些叟帅的夫人在蜀学会了汉族的刺绣工艺,回乡传授给昆叟女子。据说,孟获夫人曾在曲靖大基山中一夜绣成龙衣,故而被人们尊奉为刺绣女神。公元8世纪初,南诏王嵯巅攻占成都,掠回汉族刺绣女工和蜀锦原料,使南诏刺绣工艺得到极大发展。《新唐书·南诏传

3、》就此记载:“将还,乃掠女子工技数万人……南诏自是工文织,与中国埒。”樊绰《蛮书》也对南诏的刺绣做了详尽叙述:“抽丝法稍异中土,精者纺丝绫,亦织为锦及绢。其纺丝人朱紫以为上服,锦文颇有密致奇彩……亦有刺绣。蛮王并清平官,礼衣悉服锦绣,皆上缀波罗(虎)皮。俗不解织绫罗,自太和三年蛮寇西川,掳掠巧儿及女工非少,如今悉解织绫罗也。”13元明清时期,刺绣即在彝族妇女中盛行,刺绣质料增加,刺绣纹样和图案色彩更加丰富。至近代,石林彝族刺绣仍保持着浓厚的地区特色和民族风格。白兴发:《彝族文化史》,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3月,第

4、282页。彝族撒尼人手工刺绣所使用的传统布料是村民们自己纺织的麻布和土布,现在则多用棉质机纺布、棉布和化纤布;绣花线则依据刺绣种类的不同大致用丝线、十字线和开司米线(晴纶毛线)3种。传统刺绣图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十字绣为主、具有一定抽象性的类几何图案,最常见的是三弦花(即模仿撒尼人传统乐器大三弦的弦轴样式的图案)、八角花、太阳花、羊角花、蝴蝶花、四瓣花、八瓣花、树纹,以及一些简单的回纹、菱形、三角形、条纹等图案;另一类是以平绣为主的、较为细腻柔和的写实性花卉图案,多取材于现实生活环境中的花草纹样,如山茶花

5、、杜鹃花、石榴花、荷花等。现在石林彝族刺绣工艺品图案基本上沿用了传统纹样,并且以十字绣几何图案为主,具有中心对称或轴对称的显著特征;颜色搭配大多选用黑色、深蓝色或白色的布料进行刺绣加工,也少量采用黄、橙、红等底色的布料。过去,刺绣品大多并不单独使用,而只作为服饰上的点缀,主要装饰于撒尼妇女的包头、衣领、衣襟、袖臂、下摆、裤筒、围腰、飘带,以及童帽、挎包、鞋面等部位。密实的针脚,既增强了衣物易磨处的耐磨性,也延长了衣物的使用寿命。随着市场需求的出现,现在石林彝族刺绣工艺品常见品种主要有生活用品类的挎包、背包、腰包、挂包

6、、钱包、手袋、桌布、靠垫、手机套、茶杯垫、电话机垫,服饰类的布褂、外衣、披肩、围巾、领带、绣花鞋,以及装饰类的壁挂、香包等,既有较高的装饰美感,又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是石林民间艺术中最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在石林县彝族撒尼人传统社会里,民间刺绣是妇女必修的功课。石林彝族村民普遍认为,刺绣是撒尼女子必备的一项技能,刺绣技艺的高低往往显示着撒尼女子的手艺灵巧程度和贤惠持家能力。而且,刺绣技艺还是以往青年男子择偶的一项重要标准,谈情说爱时,男子首先索取的信物就是姑娘贴身的刺绣品──绣花腰带。因此,过13去的撒尼女子如果不会刺

7、绣,就会被人看不起,甚至会找不到婆家。现在,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刺绣技艺作为择偶标准的观念正逐步淡化,但认为撒尼女子必须具备刺绣技能的看法却几乎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村中的成年女性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家刺绣挑花。即使是那些正在上学的女孩,回家做完功课后的主要活动也都是拿起绣片,穿针引线,挑花绣朵。她们制作的一般都是用于个人服装的装饰,图案纹样及色彩搭配均按照个人的喜好来设计。肖青:《石林阿着底村彝族刺绣工艺调查报告》,《民族艺术研究》,2005年第4期。1985年后,随着石林旅游业的兴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撒尼妇女挑

8、花制作的各种服饰、挂包及其他工艺品越来越受到海内外游客的欢迎,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特色浓郁的“阿诗玛刺绣包”曾在“中国国际技术产品展览会”获金奖,于是刺绣不但成了彝族妇女农闲时节的家务活动,还成了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石林镇北大村村委会后首田村的妇女几乎都曾去北京售卖刺绣工艺品,并相继致富。村长毕文井的妻子毕秀芬不但在北京买了房子,还每月给村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