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13137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0406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的时代性与民族性——从其作品《春来沙家浜》和《黄河渔娘》中体会摘要:在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逐渐形成、优秀声乐人才大量涌现、民族风格的声乐作品创作不断繁荣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民族声乐的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及时代性这个关系民族声乐发展方向和全局的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徐沛东;民族声乐;时代性;民族性;春来沙家浜;黄河渔娘 中国民族声乐应该包括民歌、戏曲、曲艺等一切用来表演的各种艺术形式,也有人把它分为民歌、说唱、戏曲和民族新唱法四大类。本文所提及的民族声乐指的是“民族新唱法”,它是继承了我国民族传统唱法的特点和精华,并借鉴了美声唱法融合发展起来的一种
2、新唱法。因而既不同于前三类唱法,也不同于美声唱法,是具有民族声乐特点的新唱法。它适应性较强,既能演唱各种传统唱段,又能演唱新时期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和歌剧。其表现方法和表现力仍具有民族唱法风格的特点。虽然民族新唱法与美声唱法发展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但是因为表现歌曲的风格不同,它的咬字、吐字方法,润腔和气口的不同,所以表现手法必然不同。一、民族声乐作品时代性与民族性概述(一)时代性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各国之间文化交流日益地频繁深入,音乐元素也更加多元化。中国音乐百花园在引入外来音乐的同时,也肩负着要走向世界艺术之林的重任。因此在不断前进和开放的时代面前,我们的创作,首先是
3、声乐作品的创作,必然会在坚持民族风格、民族韵味、民族气派、民族情感、民族语言(音乐语言)的方向下,会不断有新的元素进入。我们要与时俱进,去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力求吃透词曲作者意图,尽最大可能去完善作品。民族声乐的创作与演唱一旦具有了时代性,我们就好比具有了一对灵敏的触角,就有可能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气息的作品,才能成为一个受广大人民群众所欢迎的优秀民族声乐歌手。我们知道五六十年代的民歌演唱,其歌曲难度一般不大,大多歌手以自然的发声状态为主。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音乐文化之间的互相渗透,歌曲创作力度、难度的加强对演唱能力、声音对音乐的表现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
4、来的唱法势必出现声音的挤、卡、白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声音的充分发挥和音色的变化,也无法很好地表现作品。唯其如此,民族声乐的发声的时代性成为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共同追求。(二)民族性我国的“民族声乐”在不太长的发展和形成中,向民间音乐寻求营养和创作灵感,对本民族的传统音乐,进行系统、深入地搜集、整理和研究,将民族音乐传统与科学化、专业化的音乐理论、创作技巧相结合,形成自成体系的美学观念,发展了专业民族声乐教育,在创作和表演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创立和发展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民族声乐艺术。所以说声乐如果缺少甚至没有民族性,也就失去了民族唱法的生存根基,割断了民族声乐发展的原始基因和
5、历史传承。那么,民族声乐的民族性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体现在情感上。音乐是感情的艺术,这种情感应该是一种民族情结,是一种炽热、浓厚的民族情感。其次体现在语言上。歌唱性口语是随着社会习俗、准则和礼仪而发展的。口语旋律发展到一定阶段,更多的口语声音就从正常的字的一般音调中分化出来,形成了曲调,即旋律。所以我国汉语以“五音”、“四声”、“十三辙”来规范歌唱吐字的准确性。而中国民族声乐对字的要求,正是继承了这些传统精髓,对歌手的演唱提出了“字正腔圆”、“以字带声”的要求这一起码也是最高的字声要求,加上另地域广阔,民族繁多,民族语言种类极其丰富,而民族声乐作品中有许多用各地方言演唱的作品
6、,这就给语言的表达,列增加了难度。因此只有很好地掌握歌曲所要求的语言风格,才能和歌曲旋律的风格溶为一体,更加惟妙惟肖地表达歌曲意境。声乐是表演艺术,音乐作品必须通过作品的表演才能传达给观众,好的表演能让歌者在表现歌曲时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民族唱法的表情和表演也明显区分于美声或通俗唱法,多借鉴戏曲中的动作,却又不全搬戏曲那种程式化的东西,它融进了一些自然的、现代的因素和形式,它独特的风格让观众不仅在听觉还是在视觉上得到愉悦,获得较高的艺术享受。所以,对于每一个声乐艺术再创作者来说,正确判断表演手段,运用适应于民族唱法的正确的表演准则,都是十分必要的。必须着重指出的是,当今从事民族声乐演
7、唱的一些歌手,在其唱功了不得的同时,逐渐失却了对民族风格、地方特色把握和追求,从而产生共性有余,个性不足,千人一腔的不良局面。这种境况如不再加以高度重视、有效解决,必然会使我国的民族声乐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二、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的时代性特征 徐沛东(1954~),著名词曲作者,现任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轻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委,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1970年考入福州军区歌舞团任首席大提琴。197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教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