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复兴及特点论文

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复兴及特点论文

ID:11312888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复兴及特点论文_第1页
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复兴及特点论文_第2页
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复兴及特点论文_第3页
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复兴及特点论文_第4页
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复兴及特点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复兴及特点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复兴及特点论文内容提要西方公民社会理论形成和流行于17-19世纪上半叶,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复兴,90年代持续升温。它起初被视为改革斯大林全能国家模式的出路,后来又受到改革国家并调整其与公民社会关系的要求的推动。复兴以来的公民社会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人们在公民社会与国家关系问题上形成了更全面的认识,实证性的研究方法受到重视,研究范围极大的拓宽,全球化公民社会的前景也进入学者们的视野。关键词公民社会国家全球化公民社会一、"公民社会"理论的复兴公民社会理论形成和广泛流行于17-18世纪.

2、freelinBarber)不无感慨地说:"近些年的情况是,公民社会术语使用的越来越多,人们对它的理解却越来越少。"〖9〗有的学者将当代公民社会定义归结为"二分法"(todel)和"三分法"(three-part-model)两种。所谓"二分法"即国家与社会二分法,公民社会在此指独立于国家的社会相互作用的领域及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社会价值或原则。所谓"三分法"即国家--经济领域--公民社会三分法,公民社会在此指介于国家和家庭或个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相互作用的领域及其与之相关的价值或原则。〖10〗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

3、继承了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的思想传统,将非国家性质的私人经济关系包括在公民社会之中,后者则将其作为独立的领域从公民社会中剥离出去,更突出志愿性社团组织在公民社会的中心地位。自90年代以来,以三分法为基础的公民社会定义成为主流。晚近的学者如肯尼(JohnKeane)、科亨(JeanL.Cohen)、阿拉托(Andreas)等都将公民社会理解为独立于国家机构和市场结构的公共领域。当然,"二分法"和"三分法"只是从一个特定视角所作的简单化分类,远不能充分反映当代公民社会概念所承载的庞杂内涵。当代学者面对的公民社会与

4、17-19世纪中叶的公民社会已经大不相同,而学者们对公民社会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当代思想家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公民社会理论所吸收,一些学者将介于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威之间的非官方的公共领域纳入公民社会的结构。一些左翼学者特别强调社会运动或新社会运动,将其视为公民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结构性要素。还有很多人强调与公民社会结构性要素相耦合的作为基本价值和准则的公民社会的文化因素。一些人认为,只有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由独立的个人在平等和民主的原则下志愿组成的社团才属于公民社会;另一些人则反对这种限定,将其它一些

5、类型的社团特别是传统型的社团也归为公民社会。(二)在公民社会与国家关系或公民社会的作用问题上,人们形成了更全面的认识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是公民社会理论的核心。在17-18世纪公民社会理论初兴时,公民社会理论家一般都持古典自由主义观念,侧重于揭示公民社会与国家的消极对立关系。当代公民社会研究者在继承这一思路的同时,已经能够更全面地认识两者的关系。人们的一个共识是,公民社会具有相对于国家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是其本质特征。在这个大前提下,有的学者侧重于强调两者关系的消极性或负相关性,即公民社会对国家的监督、制约、限

6、制、平衡甚至对抗关系。这些学者认为,在权威主义国家里,公民社会与国家之间是一种压制与反抗的关系。公民社会要想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只能同权威主义国家斗争,在其被击退后留下的领域里,才能建立公民社会的家园。在民主国家里,如果没有适当的平衡与约束,它也有走向专制的危险,所以公民社会要作为一种制衡国家权力的力量而存在。另一些学者更多地强调两者关系的积极性或正相关性,即公民社会与国家共生共强(即认为强公民社会与强国家和谐共存)、合作互补、相互渗透、相互参与(即公民社会参与政治事务,国家对公民社会进行监护、规范、管理和调

7、适)。当代多数公民社会理论家放弃了古典自由主义的"最小国家"或"守夜人国家"的概念,但同时也坚决拒斥万能国家的趋向。他们主张在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保持适度的距离,既扩大社会自主领域,缩小国家干预的范围,同时还要重新界定国家职能,使之成为公民社会的保护者、监督者、调节者(约翰·基恩)。当代公民社会的主流倾向的特点在于注重公民社会在形成和扩大社会资本方面的作用,强调公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良性互动。公民社会不但是对抗和制约国家,也不是取代国家,而是要渗透和参与国家。公民社会不再纯粹是公民自由的庇护所,国家也不再是纯粹的

8、消极工具。公民社会作为公民与国家的中介,它组织和教育公民参与政治,致力于改善国家制度和公共政策,推动国家的有效治理以及民主、自由、平等等基本价值的实现。而国家则在承认和尊重公民社会的独立性自主性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公民社会,为其提供外在的法律保障,对其进行必要的、有限度的干预、调节和支持。"透过这种互动,双方能够较好的抑制各自的内在弊病,使国家所维护的普遍利益与市民社会所捍卫的特殊利益得到符合社会总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