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大学哲学专业考研西方哲学史德国古典哲学高分笔记

2016年山东大学哲学专业考研西方哲学史德国古典哲学高分笔记

ID:11290574

大小:65.1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1

2016年山东大学哲学专业考研西方哲学史德国古典哲学高分笔记_第1页
2016年山东大学哲学专业考研西方哲学史德国古典哲学高分笔记_第2页
2016年山东大学哲学专业考研西方哲学史德国古典哲学高分笔记_第3页
2016年山东大学哲学专业考研西方哲学史德国古典哲学高分笔记_第4页
2016年山东大学哲学专业考研西方哲学史德国古典哲学高分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年山东大学哲学专业考研西方哲学史德国古典哲学高分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版权归学文教育所有翻版倒卖必追究法律责任2016年山东大学哲学专业考研西方哲学史德国古典哲学高分笔记——山东大学哲学考研教研组康德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康德哲学的基本问题康德所面临的哲学问题其实也就是德国古典哲学所面临的问题,这就是理性、自由和形而上学的问题,其中主要是形而上学问题,这个问题贯穿了他的全部哲学思考。休谟的怀疑论就是近代哲学陷入困境的最好写照。他的怀疑论不仅使经验论企图通过对经验的概括归纳获得有关自然法则的知识这一理想最终破灭了,而且也使唯理论陷入了困境。唯理论试图从理性固有的一些天赋观念推演出人类

2、的全部知识,而休谟却证明理性所固有的观念仅与自身相关而与外在事物没有任何关系。更严重的问题是,在启蒙主义的基本精神内部发生了矛盾,这就是理性与自由之间的冲突。由于近代哲学家们所倡导的理性主要是一种科学理性,这就使哲学在自然科学的影响之下形成了一种机械决定论的自然观。结果,启蒙主义的两大支柱——理性与自由就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当哲学家们把科学理性贯彻于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的时候,不仅自由而且人本身的价值和尊严都成了问题。对康德来说,无论知识问题还是自由问题,其实都与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相关,那就是形而上学问题。在认识论问题上,康德主

3、张“调和”经验论与唯理论。他一方面同意经验论的原则——一切知识都必须来源于经验,另一方面亦赞同唯理论对经验论的批评——对科学知识来说仅有经验是不够的,它们的普遍必然性只能是先天的。在康德看来,经验为知识提供材料,而主体则为知识提供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的形式,知识就其内容而言是经验的,但就其形式而言则是先天的。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由此就得到了证明。这就是被人们称之为“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康德哲学革命。二、理论理性(1)先天综合判断知识的基本单位不是概念而是判断,因为单个概念不能构成知识。我们可以把判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析判断

4、,一类是综合判断。所谓“分析判断”指的这样一类判断,在它之中判断的宾词原本就蕴含于主词之中,实际上是从主词中12版权归学文教育所有翻版倒卖必追究法律责任抽出来的,这类判断具有普遍必然性因而是先天的,但是由于宾词本来就在主词之中,所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因为它并没有给我们的知识增添新的内容。所谓“综合判断”就不同了。综合判断指的是宾词是后来通过我们的经验加在主词之上的,是我们经验的结果。由于这种判断为我们的知识增添了新的内容,因而只有综合判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但是,综合判断虽然是知识,却不一定就是科学知识,因为科学知识

5、不仅要有经验添加的新内容,而且还必须具有普遍必然性。因此“综合判断”还可以划分为“后天的综合判断”与“先天的综合判断”,康德通过分析认为只有先天综合判断才能形成知识。科学知识作为先天综合判断其中的“先天性”是从哪里来的呢?知识可以分为质料与形式两个方面。质料是通过后天的经验所获得的知识内容,使这些经验质料构成知识则是主体认识能力的工作,因而主体的认识能力就构成了知识的形式。如果科学知识具有普遍必然性,这种普遍必然性就只能有一个来源,那就是主体的先天认识形式。《纯粹理性批判》首先考察的就是我们的先天认识形式都有哪些。(2)感性

6、和知性感性。康德认为感性的直观形式是空间与时间。通过空间,外部事物的经验被给予我们;通过时间,内心的意识活动被我们所经验。前者是外直观的形式,后者则是内直观的形式。通常人们不是把空间与时间看作是事物自身的存在方式(牛顿),就是把空间与时间看作是事物之间的某种相对关系(莱布尼茨),唯有康德把空间与时间看作是主体自身固有的认识形式。知性。对于知识而言,仅仅有感性直观形式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知性的参与才能构成知识。感性的作用是接受经验质料,知性的作用则是对这些经验质料进行综合统一以构成知识。因此感性的特点是接受性,而知性的特点则是构

7、成性。感性之所司在直观,知性之所司在思维,思维无内容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的,对于知识而言两者缺一不可。感性的先天认识形式是空间与时间,知性的先天认识形式就是知性纯概念,亦即“范畴”。康德改造了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发现了知性的十二范畴。康德通过所谓的“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对这十二个范畴进行了先验的证明。所谓“主观演绎”的思路是通过说明形成知识的主观条件,进一步揭示知识的先天条件,说明知识之最高的先验根据。所谓“客观演绎”完全从自我的先验同一性出12版权归学文教育所有翻版倒卖必追究法律责任发,通过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之间的

8、关系来说明范畴对于经验的客观有效性。然而,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感性与知性、直观与范畴是不同性质的认识能力,它们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换言之,感性杂多是如何进入知性的,知性范畴是如何运用于感性经验的?显然,我们必须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第三者”作为连接的中介,这就是康德称之为“先验图型”的“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