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289604
大小:3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家有宝宝需常备哪些药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宝宝生病啦,肯定少不了打针吃药。一旦用药方式不对或保存方法不正确,轻者可能收不到疗效,重者就容易加重肝肾负担,甚至还有引发中毒的危险。因此,对于家有小宝宝的父母来说,一定要熟知婴幼儿用药必备常识。 一、家有宝宝需常备哪些药品? 小宝宝难免会生病,家中为宝宝备一些常用小中药是非常必要的,既可防病,当宝宝有些轻微的不适时,也不必慌慌张张地跑到医院。当然,家里备的药只能用在宝宝病情较轻时,一旦病情变化或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看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1、宝宝停乳、停食,或腹胀、腹痛、大便秘结时,可服用一捻金胶囊。 1岁以下每次服用1粒,每日1-
2、2次。1-3岁每次服用2粒,每日1-2次。4-6岁每次服用3粒,每日1-2次。 小编提示:也可以溶解于牛奶、果汁内给宝宝服用,味道更好。 2、宝宝发热、咳嗽并有痰鸣,或腹部胀气而不思饮食,或烦躁易惊,夜寐不安时,可服用珠珀猴枣散。 100天内的宝宝每次服用1/3瓶,每日2-3次。1岁以下每次服用1/2瓶,每日2-3次。1-4岁每次服用1瓶,每日2-3次。5岁以上每次服用1瓶半至2瓶,每日2-3次。 小编提示:平时每周服1-2次,可保平安,这种药也可溶解于牛奶、果汁、稀饭内服用。 3、宝宝厌食、贫血、慢性腹泻、遗尿、夜啼时等,可服用醒脾
3、养儿颗粒,它具有醒脾开胃、养血安神的作用。 1岁以下每次服用1袋,每天2次。1-2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2次。6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3次。7-14岁每次服用3-4袋,每天2次。 小编提示:温开水冲服,感冒、咳嗽、发烧的宝宝忌服。 4、宝宝因积食引起咳嗽、喉痰鸣、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臭气味时,可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小于1岁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1-2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2-4岁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大于5岁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 5、宝宝患上非感染性腹泻、体弱面白、大便次数增多、便稀并气味臭秽,含有
4、不消化食物,或有时成蛋花汤样,伴有腹胀、睡眠不宁时,可服用脾可欣婴儿健脾颗粒。 1岁以下每次服用1g,每天3次。1-3岁每次服用4g,每天2次。4-7岁每次服用8g,每天2次。 6、宝宝贪食受凉后,引起肚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喝,舌苔黄厚、大便干燥时,可服用小儿化食丸。 1岁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大于1岁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 小编提示:最好要用开水溶化后服用。 7、宝宝身体瘦弱、消化不良,并伴食欲不佳时,可服用儿康宁糖浆。 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8、宝宝因积食引起腹胀呕吐、啼哭不安、厌食纳差、大便秘结时,可服用
5、四磨汤口服液。 新生儿每次服用3-5ml,每天3次,疗程2天。 二、儿童用药常见问题 问题1:师开的会是儿童用药吗? 【解答】 问题2:怎样了解药物的副作用? 【解答】 问题3:能否自行停药? 【解答】 问题4:药品怎么量取? 【解答】 三、解决宝宝各种疾病的常用药 轻微感冒(喷嚏、流涕):保婴丹(风寒感冒)、牛磺酸颗粒(风热感冒)、珠珀猴枣散、小儿宝泰康(风热)、小儿感冒颗粒、馥感林口服液、小儿金丹 感冒、发热:双黄连口服液、好娃娃感冒颗粒(小儿新)、牛磺酸颗粒、保婴丹 感冒、咳嗽:猴枣牛黄散、保婴丹、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清
6、肺口服液(同仁堂)、小儿止咳糖浆(露)、清宣止咳露 咳嗽、多痰:小儿止咳糖浆(露)、清肺化痰颗粒、沐舒坦、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保婴丹、猴枣牛黄散、健儿清解液 严重鼻塞、脓涕:鼻渊舒、滴宁、0.5%麻黄素滴鼻(禁用滴鼻净) 退烧:泰诺林、美林、臣功再欣、小儿退热贴 发热、扁桃体炎(咽炎):小儿咽扁冲剂 舌苔厚、内火盛:王氏保赤丸、小儿七星茶、小儿七珍丹 食欲不振、脾胃虚弱:婴儿健脾散(婴儿素)、醒脾养儿颗粒、脾可欣、小儿七星茶 积食(乳食疳积)、厌食、消化不良:四磨汤、小儿化食丸、小儿七星茶、王氏保赤丸、导赤丸、婴儿健脾散 腹泻:
7、妈咪爱、金双歧、思密达、乳酸菌素、丽珠肠乐 非感染性腹泻:脾可欣、醒脾养儿、婴儿健脾散、思密达、合生元受惊、夜啼:牛黄抱龙丸、珠珀猴枣散、珍珠粉、保婴丹、婴儿素、小儿至宝丸(含朱砂,慎用) 睡眠不宁:婴儿素、保婴丹、猴枣散、醒脾养儿 湿疹:尤卓尔、绿药膏、肤乐霜、舒肤特、炉甘石洗剂、紫草油 磕碰擦外伤:万花油、好得快喷剂、完美芦荟胶 烫伤:京万红 常用抗病毒药:板蓝根(中)、新博林(西) 常用消炎药(抗生素):希刻劳、阿奇霉素、阿莫仙等。 四、婴幼儿药物使用的4项原则 父母对药物的使用方法越熟悉,孩子的健康就越有保障。
8、原则1:用法用量要精准。不论是药品的使用时间、频率,还是次数、用量等,都需要父母严密管控。一旦超出剂量,就容易引发中毒,而剂量过少则不易达到疗效。就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