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县晋原镇基准地价(缩减版)

大邑县晋原镇基准地价(缩减版)

ID:11281691

大小:976.0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8-07-11

大邑县晋原镇基准地价(缩减版)_第1页
大邑县晋原镇基准地价(缩减版)_第2页
大邑县晋原镇基准地价(缩减版)_第3页
大邑县晋原镇基准地价(缩减版)_第4页
大邑县晋原镇基准地价(缩减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邑县晋原镇基准地价(缩减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城镇土地定级的条件分析和技术方法大邑县城区土地定级与估价技术报告大邑县国土资源局四川师范大学城镇土地经济研究所2004年12月50第一章城镇土地定级的条件分析和技术方法50第五章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整理及量化第一章城镇土地定级的条件分析和技术方法第一节城镇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分析一、大邑县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一)自然概况大邑县背靠龙门山脉,面向成都市平原,邛崃山脉贯穿县内山丘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依次为大山、丘陵、平原“三大自然带”。大邑县地处成都平原向川西北高原过渡的前沿地带,其西部为成都

2、平原与龙门山脉隆起的缝合带。境内地貌形态多样,平原、丘陵、低山、中高山、高山、极高山并存,自东向西依序分别形成阶梯状。其中,平原占22.8%,丘陵占16.7%,山地占60.5%。与此同时,平原向高原过渡的特写位置,西部急剧隆起,造成境内相对高度极大。境内西北最高峰苗基岭(大雪塘)海拔5364米,东南最低处的韩场镇杨家祠堂海拔仅475米,相对高差达4889米。西部山区地貌破碎,沟壑纵横,群山绵亘,高峰耸峙,景观秀美,中纬度、低海拔的西岭雪山的雪域为一大奇观。大邑县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气候温暖湿润,热量充足,

3、降水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非常适合发展全天候的四季旅游。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6.0ºc(平坝区),1月平均气温5.5ºc,7月平均气温26.1ºc,极端最低气温-4.8ºc,极端最高气温35.1º50第五章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整理及量化c。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84天。平均年降水量1098.2毫米。大邑县地面海拔高度差异悬殊,气温随海拔高升而降低。丘陵、山地区平均气温分别为12ºc-15cº和11.4cº。年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反而增大,平原、丘陵和山地区平均降水量依序分别为1095.5毫米、1156.3毫米

4、、1268.8毫米。降水多集中在7、8月,其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46.3%(平坝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平坝、丘陵、山地区依序分别为1033.8小时、744.4小时和683.7小时。随山体海拔高度的变化,常显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生物气候垂直变化特点。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铸成土地的广宜性优势。同时,光热水生命与生态因子受复杂多变的地貌形态影响,导致不同地貌形态区和地域区光热水因子组合配置千变万化,千差万别,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类型,生物多样性优势十分明显。据现有的调查研究成果表明,大邑县拥有植物

5、226科、1527属、8600余种,脊椎动物5个纲36个科。其中不乏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诸如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孓遗植物银杏、珙桐、水杉以及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等。可以说,大邑县是一个重要的物种资源基因库,优异的生物和地理科研与教育基地。与此同时,随着光热水气候因子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大邑县植物垂直地带分布规律明显。大邑县地带性基带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从低到高的植被垂直分带谱为:常绿阔叶林(海拔<1500米)—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1500-2400米)—50第五章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

6、子整理及量化常绿针叶林(海拔2400-2800米)—常绿针叶、落叶针叶混交林(海拔2800-3500米)—亚高山灌丛草甸(海拔3300-3800米)—高山草甸(海拔3800-4500米)—高山寒漠土(海拔4000-5000米)。(二)历史人文概况大邑县素有“山川灵秀之乡”的美称。远在汉代,境内的名山大江就已载入史册。明代文学家杨升庵说:“大邑是蜀之望县,沃野千里。名于三蜀。仙佛同源,萃于二山(鹤鸣山、雾中山)”大邑以其奇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文物古迹,吸引了许多文人学士。西汉司马相如,唐代杜甫,北宋范缜、文同,南宋

7、陆游,明代杨慎等都曾来游,并有咏怀、记事诗文传世。尤其是神奇的大自然风光,使人难以忘怀。 据考古发掘资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大邑的土地上即有人类生产劳动,生息繁衍的踪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大邑这一片土地已经是蜀人的膏腴之乡了,境内盛产的桑、麻、漆、垩等物产为三蜀大地的居民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 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天下为36郡,原巴蜀之地分为汉中郡、巴郡、蜀郡。蜀郡治成都,下辖15个县,江原县为其中之一,今天大邑县的大部分原隶属江原县。汉朝继续承袭秦朝旧制,江原仍属蜀郡。北魏宣武帝时废江原县,改设多融县,北周于益州

8、置总管府,废东益州,改多融县为晋原县,仍划归蜀郡。50第五章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整理及量化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益、锦、嘉、邛等十九州,晋原县属益州。唐高宗李治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割晋原县之西部设置大邑县,隶属邛州。从此,大邑和邛崃各自为县。大邑县建县之初,其西北与汶川、芦山交界,东南与安仁(安仁县于元朝时并入大邑县)、唐隆接壤,地方百里。唐朝初年,因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