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沉降观测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桥梁沉降观测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ID:11276932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1

桥梁沉降观测及其控制技术研究_第1页
桥梁沉降观测及其控制技术研究_第2页
桥梁沉降观测及其控制技术研究_第3页
桥梁沉降观测及其控制技术研究_第4页
桥梁沉降观测及其控制技术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桥梁沉降观测及其控制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桥梁沉降观测及其控制技术研究摘?要通过桥梁沉降观测,可以监测主体结构的沉降、倾斜和变位情况,为桥梁结构受力状况、内力计算提供数据,可有效地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鉴于此,本文通过结合桥梁沉降观测,提出其可采取的桥梁沉降控制技术,旨在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关键词桥梁施工;沉降观测;沉降控制;墩台沉降中图分类号u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52-0099-01对于公路桥梁工程来说,其建设后成为车流较多的高速公路,为此工程对桥梁工程墩台的工后沉降量有严格限制,保证桥梁施工质量,控制工后沉降,是工程的难点。现针对

2、桥梁沉降观测及其控制进行探讨1桥梁沉降观测技术通过桥梁墩台沉降观测,可以监测主体结构的沉降、倾斜和变位情况,不但为桥梁结构受力状况、内力计算提供数据,提高了准确性,而且能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布设控制网,按相关精度要求,根据施工受力加载实况,定期定点对墩台基础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位情况以及徐变上拱度进行观测,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沉降,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对桥梁沉降观测仪器采取高精度经纬仪、水准仪、管式测斜仪和线条式铟瓦合金水准标尺等。沉降观测的布点的设置,沉降监测使用的基准

3、点利用线路控制测量中布设的精密控制网中的控制点,控制点间距约为200m,控制点选择已完成桩基区域稳定的高程控制点。沉降监测点的布置根据结构受力和全线的地质情况,对全线的沉降观测点布设进行设计,根据沉降观测的要求确定相应沉降观测标志。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将观测点埋设在设计位置。沉降观测方法选取,对于桥梁沉降观测工作采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过程中,各项偏差控制及内业数据处理按照有关规范规定执行。桥梁的沉降观测周期主要是桥梁基础浇筑混凝土终凝后,即开始初始观测,因此不同桥梁沉降观测点的初始观测日期是不一样的。对于上部结构施工

4、期间,墩台沉降、变位观测周期,结合上部结构加载或浇筑砼的施工方案,制定不同观测周期:受荷载前期每7天一次,上部结构施工期间每1天一次,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墩台承受荷载期第一个月每7天一次,之后每30天一次。桥梁基础遇到特殊情况(如架桥机架梁施工、上部结构拖拉就位、钢管拱肋重荷载吊装等),即进行几小时一次的连续观测,及时提供观测数据,确保桥梁结构安全。根据实测数据,推算出各观测阶段的沉降量和最终沉降量,并得到推算的沉降变移量,将实测推算结果与原计算值进行对比。推算的沉降变移量若满足要求,则按原计划施工。推算的沉降变移量若不满足要求时

5、,则延长沉降滞留期等处理方法以满足沉降要求。另外,对桥梁徐变上拱度观测也是桥梁观测的重要环节。其桥梁徐变产生因素主要是与混凝土的骨料级配、水灰比、材料性能、环境湿度、养护方法、预应力大小、张拉龄期、梁体截面尺寸形式等因素有关。沉降观测的布点适宜布置在桥梁1/4、1/2、3/4跨位置。对于桥梁徐变引起的竖向变形量通过设置水准点观测,绘制变形曲线。并结合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和龄期,作为综合控制混凝土徐变的参数。根据按张拉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半年、1年以及2年的时间进行观测。通过结合工程实践,在对桥梁沉降观测中应当注意对每次观

6、测坚持采取“四固定”原则,即:对桥梁沉降检测所采用的仪器及水准标尺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位置固定;观测环境和条件基本相同。对观测所采用的水准仪应当加强检查,每次作业前,及时进行检验校正。布设观测路线时,前后视距不超过40m,前后视距差不超过1.0m,以提高观测时的清晰度。观测时间及环境:不在日出前后1小时、中午时分进行观测,更不能在大风或有雾的情况下进行观测。2桥梁沉降控制技术措施根据桥梁沉降检测结果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是有效保证桥梁安全运行的基础。从桥梁的沉降检测实践来看,对于有效地控制桥梁沉降的主要措施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7、。1)对桥梁钻孔桩孔底沉砟、泥浆比重的控制,以及混凝土灌注质量控制。对桥梁采取钻孔时,避免钻孔倾斜。在钻机就位和钻孔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校核钻杆的垂直度,发现倾斜及时纠正。对于地基不均匀、土层呈斜状分布和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它硬物的情形,施工前必须作好准备。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选择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较有利,并采用低档慢速的钻进方法。终孔时密切注意桩底持力层的地质变化,不能单纯以设计标高做为终孔的唯一原则,必须以满足设计要求的桩端地基承载力或桩侧摩擦力为依据。在桩基成孔质量与减小沉砟和泥皮厚度两者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不同的

8、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泥浆比重)。对于柱桩主要是控制孔底沉砟厚度,对于摩擦桩主要控制泥浆的比重或桩侧泥皮的厚度。终孔后清孔采用换浆法,为使钻孔桩砼与孔底岩体粘接良好,在钢筋笼吊装就位后用气力提升方式排除残砟。初斗砼灌注前,下高压风管对孔底吹风或高压射水,使残余沉砟悬浮,立即灌注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