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

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

ID:11275496

大小:2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_第1页
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_第2页
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_第3页
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进去拿椅子坐在他(她)的旁边。试验进行了整整80人次。结果证明,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容忍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当心理学家坐在他们身边后,很多被试者会默默地移到别处坐下,有人甚至明确地问:“你想干什么?  这是一个人际距离的问题,很明显这个实验给出了结论:没有人能容忍他人闯入自己的空间。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即使最亲密的两人之间也是一样。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能掌控的自我空间。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霍尔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

2、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亲密距离(15厘米之内)  这是人际间最亲密的距离,只能存在于最亲密的人之间,彼此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和气息。就交往情境而言,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即使是关系亲密的人,也很少在大庭广众之下保持如此近的距离,否则会让人不舒服。  个人距离(46~76厘米)  这是人际间稍有分寸感的距离,较少直接的身体接触,但能够友好交谈,让彼此感到亲密的气息。一般说来只有熟人和朋友才能进入这个距离。人际交往中,个人距离通常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  社交距离(1.2~2.1米)  这是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人际距离,也是我们在办公

3、室中经常见到的。这种距离给人一种安全感,处在这种距离中的两人,既不会怕受到伤害,也不会觉得太生疏,可以友好交谈。  公众距离(3.7~7.6米)  一般说来,演说者与听众之间的标准距离就是公众距离,还有明星与粉丝之间也是如此。这种距离能够让仰慕者更加喜欢偶像,既不会遥不可即,又能够保持神秘感。摄影取证一般技巧摄影取证是执法现场取证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微型摄录机在执法一线广泛应用后,由于其拍摄的直观性、纪实性以及操作的简便性,已成为执法的主要取证工具。然而,由于取证的拍摄效果不理想,有时很难成为有力的证据,因此执法人员在取证时要讲究拍摄技巧,确保证据的完整、干净

4、。  一、主题突出。作为取证摄影,其主题就是要反映执法现场的环境和违法事实,比如违法的地点、时间、人物、事实等。因此拍摄人员不参与执法,拍摄前做好充分准备,在拍摄中要有意识地对一些关键地方进行突出处理,如当事人要尽量在片中体现出来。如果主题不清,想交代的没有交代清楚,则很可能导致无用。  二、简洁明了。作为物证,摄影取证要坚持简洁明了的原则,尽量用最少量的证据,说明尽可能多的事实,所以可以采用拉大摄影距离,远景拍摄的方法,如实反映执法现场的整体情况,还要做到画面干净,情况明白,让人一目了然。  三、动作迅速。取证照片不是一般的摄影,要讲究速度和真实性,有些关键镜

5、头是瞬间而过。因此,在检查前,拍摄人员应当第一个下车,抢好最佳拍摄位置,尽量在检查前把周边情况及当事人的表现拍摄下来,防止违法事实突然改变或者其他人员挡住镜头,其他执法人员也要配合,不要一堆人拥在一起,影响拍摄人员拍摄角度选择。  四、多中选优。因为现场检查有不可逆性,因此在拍摄时,要注意查看照片,同时要尽量多角度拍摄,有失误要及时补拍。对于关键的证据更要重复地,多角度地拍摄,以便事后能多中选优,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拍摄抖动、逆光拍摄、选镜不对等因素造成的证据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