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叙事特点

《史记》的叙事特点

ID:11259781

大小:2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11

《史记》的叙事特点_第1页
《史记》的叙事特点_第2页
资源描述:

《《史记》的叙事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史记》的叙事特点摘要:《史记》以朴素平实、简洁形象的语言,在“本纪”、“世家”、“列传”中不仅以纪实的方法完成了对历史性事件、人物的表现,更为重要的是司马迁充分运用形象思维,在实中有机地融入了“虚”——合理虚构的成分,以天才的艺术思维和高明的表现技巧创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历史叙事中所表现出的突出的文学色彩,显示了有别于传统史书的历史人物叙述方式,在“史”的叙述中有着浓郁的小说因素,为后来的小说发展提供了借鉴。关键词:《史记》;叙事特点;人物形象;实录性《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

2、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

3、,“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司马迁的《史记》其主旨是“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至于其形成,则是司马迁在“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基础上惨淡经营的成果(《报任安书》),它完成了自上古(黄帝)至汉初(武帝太初)三千年间的历史发展展示,是古代历史的伟大叙述,更是古代历史事件、人物的高超演义。司马迁还运用了材料的使用

4、和酷文的转换来达到这种“春秋笔法”的创新。材料的运用中,他力图通过互文法,相互参照,又更是使用了将不再外功,相不在内管的奇特材料安排,把褒贬都突出表现出来,见其运用材料时的匠心独运。如:蔺相如把功立在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上,却没有多描写其出现在协助赵王处理内政事务上面。《史记》的叙事具有实录性的特点,司马迁的《史记》在叙事上的实录性特征,不仅得到了自汉以来历史学家的肯定,而且也经历了一些出土文物和文献的应证。陈直在《史记新证》中说:“太史公作《殷本纪》,合于殷墟甲骨文者,有百分之七十。推之《夏本纪》,虽无实物可证,亦必然

5、有其正确性。如《楚世家》之楚侯逆,楚王頵,皆与传世铜铭文相符合,尤见纪载之正确性。又如寿县蔡侯墓近出铜器群,倘无《蔡世家》,则蔡侯后期世系,即无从参考。更如《汉兴将相大事年表》,所记立大市、立谷口邑、立阳陵邑等,皆不见于《汉书》,反与出土古物若合符节。”历年来的出土文献,都证实了司马迁《史记》所记人和事的真实和可信,而《史记》的真实记述又为我们研究出土文物和文献提供了可靠的线索和依据。所以,司马迁的《史记》叙事的实录性特点,已是无可质疑的了。《史记》中,司马迁能跳出当时人们对刘邦一味赞颂的氛围,冒着丢掉性命的生命危险,以

6、史家的胆识,如实地“实录”了刘邦的行迹,表现出强烈的叙事实录性特点。司马迁不仅在叙写汉朝开国君主刘邦时能做到叙事的实录性,而且就是在叙写本朝皇帝汉武帝时,也能做到“文直、事核”,坚持叙事的实录性。司马迁是汉武帝时代的人,《史记》中记载汉武帝生平事迹的《今上本纪》已早不存在,据说,汉武帝闻司马迁作《史记》,便下令取景帝及已本纪观阅,以为不当,怒而削去之。现在《史记》中的《孝武帝本纪》是后人从《封禅书》中截取文字补缀而成。这一传言虽然不可信以为真,但《今上本纪》确不复存在,丢失得奚侥。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司马迁对汉武帝的叙

7、写是实录性的,从而才会引来不明不白的丢失。当然,《史记》中秉笔直书汉武帝的地方还很多,如《平准书》中就直叙了汉武帝发动征匈奴、伐大宛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并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在《匈奴列传》、《酷吏列传》、《大宛列传》、《佞幸列传》里,司马迁对当时受汉武帝宠爱的那些权贵红人们的骄奢跋扈、贪纵无耻等进行了揭露和鞭挞,这也是对汉武帝专横、残暴的如实抨击。这样的内容,如果不是尊重事实的实录性叙事,肯定会遭到删改,甚至会受到封杀,根本不可能流传至今。从这一层面分析,司马迁对汉武帝的行为、对汉武帝手下的官吏、对这些官吏统治下的社会现

8、象的叙写,可以说是真实的,是实录性的。司马迁“考而后信”的叙事,收到了记史很好的社会效果,使《史记》实现了“文直、事核”的实录性特点,对此,钟惺有很精辟的评价:《五帝本纪·赞》不作一了语。其一段传疑,不敢自信之意,往往于运笔虚活承转处见之,字字是若存若亡光景,其引证原委又似历历有据,正其不敢自信处。盖多闻而能阙疑,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