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语言艺术简析

《战国策》语言艺术简析

ID:11236217

大小:73.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10

《战国策》语言艺术简析_第1页
《战国策》语言艺术简析_第2页
《战国策》语言艺术简析_第3页
《战国策》语言艺术简析_第4页
《战国策》语言艺术简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战国策》语言艺术简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战国策》语言艺术简析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年间人所编纂一部历史著作。该书是一部以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为主的优秀历史散文集[①]。本书最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取名《战国策》。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记录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以及有关的谋议和说辞。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火不断。各国君臣在战场上生死搏斗,为博取土地而人民的战争此起彼伏。而谋臣策士们在朝堂内外更是精心的打造自己的言辞,以获取君主的信任,进一步实现自己的目的。因而,《战国策》记录着春秋战国最为精

2、彩的外交辞令、谋略辩驳,《战国策》中的语言艺术特色也代表了当时比较高的水平。宋代李文叔评价《战国策》:“文辞乎上薄六经,而下绝来世。”[②]禇斌杰编《中国文学史纲要》说:“《战国策》文笔清新流丽,富于文采”。[③]袁行霈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中称其语言艺术空前成功,从容不迫。[④] 一.巧言雄辩,张驰自如,气势逼人  《战国策》记录的是策士们的游说之辞。而战国策士们功利主义倾向严重。他们的游说有极强的目的性,针对君主和群臣的发问和责难,必须有足够的底气和说服力。首先,跟现代辩论一样,《战国策》里的论辩很讲究“理直气壮”。论辩首要的是应该逻辑清晰,思路明确,合

3、情合理,使用精确的词汇,抓住事情的理,掌握对方的论点要害。这样,只要抓住这个要害,往往是三言胜万军,具有不可辩驳的气势和能量。  “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诸侯莫不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

4、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之早计之。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赵、代良马橐他必实于外厩。故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节选自《楚策一苏秦为赵合纵说楚威王》     上文苏秦先陈列楚国幅员广袤,国富兵强,拥有称霸的条件,以恭维之姿态面对楚王,博取信任和好感,然后陈列楚秦的对立,一山不容二虎,说明楚秦不两立,摆明“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的利害关系,以及横纵对楚国的利害

5、关系。然后表明山东诸国愿意的态度,以征得楚王的支持。该文文笔酣畅,语言明快犀利,词锋咄咄逼人,明快流丽。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现出相当高的语言艺术水准。    其次,《战国策》中的策士相当善于蓄势敛气,并且收放自如。在论辩中,高水平的辩手往往不急于放出结论,引而不发,逐渐积累力量,积蓄气势,然后全面展开,纵横恣肆,气势磅礴。   ……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睢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睢谢曰:“非敢然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

6、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睢再拜,秦王亦再拜……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 范雎至秦》    秦王迎屏跪跽,态度可谓诚恳;再三求教,心情可谓急迫。范雎已经详细的分析了天下大势,制定了天下之计,但并不急于和盘托出,直至摸准了秦王的心思,蓄足了倾泻长篇大论的气势,然后一触即发,不可收拾,赢得秦王的信任。    再次,《战国策》倾向于说理蓄势,在纵横辩驳中并不避讳对利益“明目张胆”的追逐。    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和《孟子

7、》两书也有着磅礴的气势,但是与《战国策》有着的气势并不一样。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节选自《庄子内篇逍遥游》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

8、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亦无先齐王,唯仪之甚憎者亦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