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流体综合实验-总流伯努利方程实验

热工流体综合实验-总流伯努利方程实验

ID:11233497

大小:58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热工流体综合实验-总流伯努利方程实验_第1页
热工流体综合实验-总流伯努利方程实验_第2页
热工流体综合实验-总流伯努利方程实验_第3页
热工流体综合实验-总流伯努利方程实验_第4页
热工流体综合实验-总流伯努利方程实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热工流体综合实验-总流伯努利方程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热工流体综合实验-气动基础部不可压粘性流体定常总流伯努利方程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在流体在管内作定常稳定流动过程中,观察和记录垂直测压管测压管水头(z+p/γ)、速度水头(v2/(2g))沿流程的变化情况,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伯努利方程关系式(机械能形式的沿总流束的能量方程),以加深对实际运动流体伯努利方程关系式的认知和理解。2.通过对有关现象的实验分析和讨论,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三种机械能分量之间的能量转换特性,对比实际水流总水头线与理想流体总水头线,深化因粘性而引起流动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

2、头损失的工程实际概念。3.掌握流体过水断面流量、平均流速、静压和总压的实验测量的基本技能。4.要求原始记录数据及处理数据手填,曲线手绘,回答问题手写。二、实验装置与测量仪器图1所示为航空工程实验中心自循环水流伯努利方程验证实验装置。图1自循环水流伯努利方程实验装置示意l自循环供水器(下水箱) 2.实验台桌 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溢流板5多孔稳水板6恒压水箱(上水箱)7液柱式测压仪8可滑动测量尺9竖直测压管10实验管道 11各个测压点(从左往右按小字编号)12总压毕托管测点示意13手轮式流量调节阀5

3、热工流体综合实验-气动基础部本实验装置中,测压管测到的压强有两种类型:1.表1.1中上标标有*号的测点所连接的测压管为毕托管,用以测读毕托管所正对水流点处的总水头值H’(=Z+)。H’值与当地过流断面上的总水头值H(=Z+)是不同的,因为u≠v,所以毕托管测得的水头线只能定性表示总水头的变化趋势。2.表1.1中未标*号的测点所连接的测压管为壁面点测压管,用以定量测定当地过流断面上对应的测压管静水头值(z+p/γ)。3.实验管道水流流量用阀门13来控制调节,体积流量值采用体积(量筒)-时间(秒表)

4、方法进行测定(Q=体积/时间),有的也可采用重量-时间法等来测定。三、实验的基本原理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个缓变过水断面,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的总流束的柏努利能量方程表达式为:Z+=Z++h这里,i=2,3,……,n,实验近似取==……==1。根据选好的测量基准坐标零点,从设置的各断面的竖直测压管中,读出相应的测压管水头值(Z+)值。同时,测量出通过管路的水流量,由此计算出各断面上水流的平均流速v及其速度头。从而,即可获得各个断面所具有的总水头值。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熟悉实

5、验设备,分清哪些测管是普通测压管,哪些是毕托管测压管,以及两者测量功能的区别。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关闭调节阀,检查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处于齐平。如不平,则需查明故障原因(可能原因:连通管受阻,漏气,夹气泡,管壁破裂等),并加以排除,直至调到基本齐平(等压等位面)为止。3.开启阀门13至适当开度,待水流稳定且管道也无气泡后,观察并思考:a)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5热工流体综合实验-气动基础部b)测点(2)、(3)测管水头线齐平否?为什么?c)测点(10)、(11)测

6、管水头线齐平否?为什么?d)当流量增加(阀门开大)或减少(阀门开小)时,测管水头值如何变化?4.适当增大阀门13的开度,待流量稳定后(1分钟以上),开始测量记录各个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并用体积-时间法测记实验流量(量筒中至少得接纳500ml的水量,注意1ml=1cm3),填入记录表格。然后,可计算出:管中水流的流量值(体积/时间),不同断面水流速度值及速度头(动压头)值,并填入记录表格。注意本实验中毕托管供演示视觉看使用,可不记录毕托管对应的测管液面读数。5.改变流量两次,分别进行测量、记录和初步

7、计算。其中一次可尝试阀门开度大到使7号测管或18号测管液面位置接近于最低状态。6.请指导教师检查测量记录和初步计算结果,同意结束实验后整理收拾实验台。五、实验参数记录要求与实验测量结果1.记录和测量有关常数实验时间:地点:指导教师:实验装置名称和编号:主体圆管内壁直径D1=1.35cm文丘里管喉部内壁直径D2=0.7cm扩大管内壁直径D3=2cm水箱液面高程(距台面)▽0=46cm上管道轴线高程(距台面)▽2=22cm温度t=℃各个测点编号及分布间距见表1.1,其中测点具体位置见图1.1。表1.

8、1圆管各测点之间的距离(单位:cm)测点编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测点间距起点4.55.96.16.912.54.06.512(高度)10(水平)15.517.6对应内径1.351.351.351.350.71.351.351.351.3521.35注:(1)测点6、7所在断面内径为D,测点16、17为D,其余均为D;5热工流体综合实验-气动基础部(2)标“*”者为毕托管测压点;(3)测点2、3为直管均匀流段同一断面上的两个位置测压点,10、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