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技术方案(通过)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通过)

ID:11229755

大小:830.86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07-10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通过)_第1页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通过)_第2页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通过)_第3页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通过)_第4页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通过)_第5页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通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五冶省道502安阳至内黄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方案省道502安阳至内黄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方案编制:审核:审批:省道502安阳至内黄一级公路改建工程项目部二〇一七年三月-30-中国五冶省道502安阳至内黄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方案目录1编制说明-1-2执行标准-1-3工程概况-1-3.1本项目线路走向及平纵曲线情况-2-3.2本项目控制点布置情况-2-4仪器配备-4-5测量内容-4-5.1施工测量内容-5-5.2监控量测内容-5-6控制网及原地面测量-5-6.1地面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及复核-5-6.1.1施工前平面控制点复测-6-6.1.2施工

2、前水准点复测-6-6.1.3复测成果计算-7-6.2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加密测量-7-6.3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加密测量-8-6.4原地面复测-8-7卫河大桥现浇箱梁施工放样及监测-8-7.1监测原理及精度要求-8-7.1.1监测原理-9-7.1.2精度要求-9-7.2主跨施工放样及监测-9-7.2.10#块放样及监测-9-7.2.2主梁放样及监测-10-7.3边跨现浇段施工-13-7.3.1施工工艺-13-7.3.2支架预压观测-13-7.4挂篮压载试验测量-14-7.4.1挂篮压载试验目的-14-7.4.2挂篮压载试验测量-14-7.4.3挂篮压载试验测量数据处理-15

3、-7.5调整挂篮前端立模标高的方法-15-7.5.1固定时间段-15-7.5.2相对高差法-15-7.5.3绝对高程法-16-7.6卫河大桥线性控制-18-8涵洞施工测量放样-18-8.1施工放样流程-18--30-中国五冶省道502安阳至内黄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方案8.2施工放样注意事项-18-9路基施工测量放样-19-9.1挖方路段放样-19-9.2填方路段平面位置放样-19-9.3填方路段高程控制-20-10桥梁施工测量-20-10.1桩基施工-20-10.2承台或系梁施工-21-10.3墩柱、肋板施工-22-10.4盖梁、台帽施工-22-10.5垫石

4、施工-23-10.6箱梁、空心板安装施工-24-10.7防撞护栏及桥面铺装-24-10.8注意事项-24-11其他基础设施施工测量-24-11.1平面交叉口施工测量-25-11.2改路及改渠施工测量-25-12路面工程施工测量-25-12.1恢复中边线测量-26-12.2标高测量-26-12.3竣工测量-27-13测量组织机构-27-14测量精度质量保证措施-27-15测量仪器的维护和保养-29--30-中国五冶省道502安阳至内黄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方案省道502安阳至内黄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方案1编制说明为保证省道502项目能按规定的日期顺利通车

5、,确保测量工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顺利实施,以及对路基、桥梁及涵洞变形的及时有效监测,为路基、桥梁及涵洞施工提供必要的测量数据,以便于根据测量数据适当调整作业进度和施工方法,确保全线施工顺利、准确,施工安全可靠,特制订本方案。2执行标准(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JF1118-200(2)《GPS接收机校准规范》CH8016-9(3)《GPS接收机检定规范》(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6)《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7)《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3工程概况

6、-30-中国五冶省道502安阳至内黄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方案由中国五冶集团总承包的省道502安阳至内黄一级公路改建工程起点位于安东新区遵贵屯村县道X013内宝线与新规划S301交叉处,途经高庄、瓦店、辛村、豆公、石盘屯、张龙等乡镇,终点接内黄县城繁阳一路与S215交叉口,是河南省干线公路网规划中S502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通网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连接安阳市和内黄县的重要快速通道,主要承担沿线城镇间的中、短途运输和区域内运输以及部分对外交通运输、过境交通运输。路线全长34.907Km。3.1本项目线路走向及平纵曲线情况省道502安阳至内黄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大致呈东

7、西走向,如图3.1所示。项目平面共设26个平曲线交点,平曲线长度占路线全长的34.824%,最大直线长度:2987.136米。最大半径为9000米,最小半径为600米。全线共设置了83个变坡点,平均每公里变坡2.38次,竖曲线长度占路线全长的50.790%,其中最大纵坡2.4%/1,最小纵坡0.02%,最小坡长264.441m,最大坡长810m。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形12000米/2处,凹形11000米/1处。图3.1线路走向示意图3.2本项目控制点布置情况本项目设计单位提供GPS控制点38个,其中GPS6、GPS19为孤立控制点,GPS22、GPS24、GPS2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