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儿童问题行为的调查与研究论文

关于小学儿童问题行为的调查与研究论文

ID:11215020

大小:55.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0

关于小学儿童问题行为的调查与研究论文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关于小学儿童问题行为的调查与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小学儿童问题行为的调查与研究论文..【论文摘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谈话、观察等多种方法,探索儿童问题行为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一般规律,对五种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提出矫正方法和措施,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形成健康的人格提供理论依据。【论文关键词】问题行为;追踪研究;矫正一、调查目的:通过对小学儿童问题行为的调查研究试图发现小学生问题行为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为矫正儿童问题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提供依据。二、调查对象:城镇与农村全日制六年制小学一至六年级在校儿童..,共l825人。三、调查方法:以问卷为主,谈话法、观察法综合运用除了对人格性问

2、题行为进行追踪研究,其它几种问题行为也采取了相应措施进行了矫正。由于低年级学生知识经验所限,无法采用问卷,故以观察法为主辅以谈话法进行调查。调查研究时距为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历时三年四、结果分析:(一)对问题行为的认识在儿童问题行为的研究上存在着多种争论。美国林格伦在其《课堂教育心理学》中认为,儿童问题行为从广义上讲是“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或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表示学生或集体丧失有效的作用)”。他把问题行为分为“行为问题”“性格问题”、“情绪问题和社交不成熟”等;前苏联学者常把问题行为称为偏离行为,

3、与不良行为作为同一语用;我国台湾学者在讨论教室气氛时也曾交叉使用;还有人将其称为“问题少年”或“问题儿童”;国内一些学者也把问题行为称为“过错行为”、“过失行为”、“不良行为”等等。且不看其概念的准确性,而把问题行为、不良行为、过失行为混为一谈,或从广义上缩小问题行为的范围,或扩大其概念的外延都是不能被人们所接受的。问题行为不单指不良行为,它是所有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的统称。它也不是过失行为。过失行为或过错行为都可能存在偶然因素。所以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所谓问题行为是指儿童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与社会化要求、行为规范不相符合的外显行为

4、。其含义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问题行为的一惯性。儿童一次偶然不合要求的行为不能称之为问题行为;二是经验性。儿童在问题行为的表现上已形成了一种动力定型;三是发展性。在儿童正常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某些消极因素的作用阻碍了儿童的正常发展,使正常行为偏离了发展轨道,而形成问题行为。(二)问题行为的表现及特征尽管问题行为的范围很广,但根据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行为的性质,我们将其联系较密切、内容相近、产生方式相同的问题行为加以概括,可分为以下五种问题行为:1.神经性问题行为。其主要表现有咬指甲、咬指头、咬橡皮、咬笔头等等。调查中发现,这种行为严重者一节课可以咬完一支铅笔。

5、更为严重者即为病态的儿童多动症。2.人格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性格异常,如反抗、敌意、两面性、说谎、破坏癖、盗癖等。特别是后二者,有的学生习以为常。偷拿家里的钱物少者三、五元,多者百元甚至更多,拿别人的书、笔、作业本等学习工具是常见现象。3.情绪性问题行为。小学儿童主要表现为对周围事物冷淡,漠不关心,萎靡不振,易冲动,焦躁不安,无耐心,易受暗示,遇事易慌乱等。4.智能性问题行为。因智力落后引起的学习困难,心因性原因引起的厌恶学习,成绩差,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等。5.社会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逃学、流浪、扒窃,与社会上行为不轨的人结伙、行盗等。小学各年级学生

6、问题行为所占比例及分布情况见下表。(三)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1.三年级是小学儿童问题行为发生的高峰期。对上述五种问题行为的发展变化曲线的比较发现,除神经性问题行为和情绪性问题行为之外,其它三种问题行为三年级儿童均处在高峰期而各种问题行为到六年级均呈下降趋势,多数人认为这是由于六年级学生迫于升学压力所引起的。而三年级是问题行为的高峰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三年级儿童由于学校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对学校生活有一定认识,但道德认识是建立在愿望水平上的,常常以幻想代替现实,并力求实现它,动机与效果不一致,需要得不到满足,行为失控。二是一二年级学生只是最初集体学

7、习生活的适应阶段,集体意识比较淡薄,三年级集体意识、团体意识与自我意识萌发速度加快,在集体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增强,短期行为的表现非常显著如他们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会把家的钱物交到学校,并说成是自己捡来的,从而落个“拾金不昧”的好名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再交到学校而是归为己有,用来打电子游戏,买吃的和玩的东西等,如不及时矫正就形成人格性问题行为。三是一二年级的教育注重知识而忽视行为的培养。从教材编写和教师的教学上,三年级是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时期。但知识是一二年级的综合和应用,这样一来,三年级学习知识的压力相应减弱,学生学习的

8、动力也随之减弱,加之教育缺乏行为的培养和教育情境的感染,造成道德品质言行上的脱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