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ID:11208580

大小:7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上传者:U-3744
传统文化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_第1页
传统文化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_第2页
传统文化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_第3页
传统文化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_第4页
传统文化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论中国传统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学生姓名:孔玉萍指导教师:黄天灵南通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号0821052045【摘要】:招贴设计是当下最为流行也是一种最能体现平面设计形式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强调作品的创意和视觉吸引力。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幽远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无与伦比的韵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对美的追求,也浓缩了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民族文化心理特质。在招贴设计中恰当地运用传统元素,走出一条“民族的,世界的”的道路,就要植根于民族丈化土壤,向传统学习,并进行具有创造性的转变,使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招贴设计中既具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我们希望具有传统元素的招贴设计唤起人们对中国传统之美的认识,从而对传统之美有不一样的审美感受,进一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关键词】:招贴设计;传统元素;民族性1招贴的文化史,现状和意义1.1招贴的释义在我国,广告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矛与盾”的口头广告——“韩非子”中所描述的“悬帜甚高”中的“望子”;两宋时期伴随着印刷雕版而产生的“传单”等。都可以看作是广告的雏形形态,都是我国广告历史久远的例证。“招贴”按其字义解释:“招”是指招引注意,“贴”是张贴。即“张贴而招引注意”。招贴的英文名字叫“poster”。在伦敦“国际教科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广告词典里“poster”意指张贴于纸板、墙、大木板或车辆上的印刷广告,或以其他方式展示的印刷广告,它是户外广告的主要形式,广告的最古老形式之一。招贴是一种文化!招贴引导时尚,传递时代最前卫的社会文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在招贴艺术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招贴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招贴设计发展到当下,它的本土化、民族化和传统化已成为现代招贴设计艺术中一种趋势。各国的平面设计师都会认真研究本土文化,并从中吸取养分,将各国的区域文化融入到现代招贴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历经岁月的磨练,有着及其鲜明的文化特征和艺术形式,将这种符号融入招贴设计中,首先使招贴作品有了更鲜明的艺术特征,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良好的识别性,其实也弘扬了本土文化,不仅有利于国际交流,也弘扬了本国的文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也为世界文明增加了一笔亮色。1.3招贴设计是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的纽带招贴设计源于西方,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的招贴设计必须照搬西方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和灿烂的文明以及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我们应该在招贴设计中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招贴这样一个国际化的设计形式,传播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明。正如法国设计大师卡桑德拉所说的,现代招贴实际上是一种像电话那样的传播工具,通过招贴这一窗口和平台向世界人民传播中国辉煌的文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两个环节,既相互衔接又相互矛盾。人类文化没有继承就发展不了。我们每个人都在一定的传统文化中生活、成长。每一个人都是在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哺育下成长的,而要获得富有民族特色的创意,我们一方面可以从设计文化的原本获得突破性想法,也可以借助于历史上已经出现的一些携带文化气质的器物用具、图案等。但不能将历史的符号直接带入某一项招贴设计中去,这样极其容易使人感到哗众取宠和缺乏灵气。基于此, 可以以历史上的文化载体作为引子,捕捉其中的设计内韵,使这种独具魅力的特质气息贯穿于现代设计之中。2中国传统元素文化内涵和特征2.1中国传统元素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艺术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为现代招贴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资源。现代设计者对传统文化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并融入现代的表现手法,能使传统与现代表现手法相结合,探索中国化图形设计新样式。中国的传统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经过历代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经过千锤百炼,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最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具有无穷的生命力。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充分体现了民间传统艺术博大与丰富的艺术效果。这些文化艺术遗产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为现代设计者提供了大量的营养。因此,在现代设计中运用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能准确地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层次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现代广告招贴设计应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2.2中国传统元素特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数千年保持着统一和持续的文化形态,有着独特的审美意识,具有东方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的传统绘画就是受其独特的审美意识而发展起来的。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中国传统绘画已经成为中国独有的绘画形式,工笔画、水墨画、壁画具备了各自的特点。诸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精髓之一的水墨画,历经唐、宋、元、明、清及近现代艺术大师的努力,已成为一个完整独特的体系,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水墨画画面形象简约、寓意丰富,以极少的要素传达最多的信息。构思上“以一当十”、“以少用多”的精炼,构图上“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对比关系,这些传统的美学观念为现代设计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和文化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积淀。“越是民族的,则越是世界的。”民族性、传统性在图形设计中成为提高设计质量、增加精神附加值的设计手段。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因为对传统文化的应用过程包含了民族心理素质、风俗习惯乃至人们的思维、行为、生活方式等等。是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激荡、吸收、融合、共同的熔铸,因此在传达过程中将这种民族文化的情感赋予图形,采用借物抒情,“以形写意”“形神兼备”的形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神”而不单单是“写实”。对于设计师这个角色来讲,传神所说的就是传达设计者想要表达的精神,而对于中国设计师这个特别身份而言,这个神就是中华文明,就是反映出独特韵味的民族精神和民族风格。3在现代招贴中经常出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3.1水墨在招贴中的应用传统水墨画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水墨艺术简约的画面不等于简单,而是形象简洁,寓意丰富,妙在以极其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信息。传统水墨画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设计人的创作思维,中国现代招贴设计可以从中国水墨画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和借鉴,并使招贴设计既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3.2中华汉字在招贴中的应用 中华汉字历史悠久,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有着很强的画面性与符号性,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更是招贴中具有符号性的创作元素。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符号,文字是信息传递的载体。无论在何种视觉媒体中,文字和图片都是其两大构成要素。各种字体在完成它自身功能——信息传递过程的同时,还会以其特有的形式美因素直接影响着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古老的汉字跨越数千年时空,至今仍充盈着旺盛生命力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汉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经过漫长演变而成的方块字,通过象形、会意等六种构成手段来传达特定的表意性,加之“图形化”“符号化”的表现特质。3.3民间文化在招贴中的应用民间文化有着最为悠久的历史、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最为灿烂的艺术形式,在招贴设计中将其应用不但使设计内容丰富多姿,更容易引起广大受众群体的关注和共鸣。比如说剪纸艺术,它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剪纸艺术造型体现了人类的丰富设计思想,既有直观的图形,又有内涵丰富的特定文化,表达了一系列的社会意义。我们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剪纸艺术进行再认识、再发掘,准确把握剪纸艺术的内涵,把剪纸这种艺术符号合理的运用到现代招贴设计中去。3.4传统图案在现代招贴中的运用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中国传统图案的构成方式充分体现了人类的丰富设计思想,比如:半圆形瓦当采用的是对称式平衡,汉代漆器上的二方连续纹样体现了节奏与韵律。另外中国传统图案的一大特点则是形生“意象”,在形象塑造上,有时求神似或寄托某种情感和愿望。如“牡丹富贵”、“福禄寿喜”、“翘盼福音”、“连理枝”、“松鹤延年”等传统吉祥纹样即是寓意象征手法含蓄运用的证明。中国传统图案的形式美原则和艺术变化手法、寓意象征合理运用到现代招贴设计中去,必将创建出富于内涵、富于形式美感的中国现代招贴。4作品创意构思在海报整体图形构成创意的选择和应用上,选择了传统的水墨文化为创意的出发点,运用了特殊的笔触效果,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加以处理作为海报元素基础图样。但是并不意味着加入几个中国的传统纹样和图腾就能体现出传统之美的特征,在这里我采用了简约大气的表现方式来体现整体效果,并结合了传统的水墨文化,在设计表达手法上也采用比较独特的虚实表现手法相结合,增强整个画面设感。4.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毕业设计的应用4.1.1设计元素说明(1)中国古建筑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我为了把中国古建筑做的更有代表性,更有古朴的感觉用墨水简约的画出屋檐形状,用沿边的文字堆砌成瓦片,中间用小四方的回形图案表达窗户的感觉,然后做出远近效果,给人一种古代村落的感觉,整体传统大气简洁。(2)中国古筝中国古筝是一件极具中华民族特色、历史悠久、音色优美、长于表达深沉广博音乐感情的乐器 。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合,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为了把传统之美与现代形式感结合,我选用笔触作为设计表现元素,巧妙运用笔触不同色彩加以整合,形式一个抽象的古筝图形,加以形象的线条表达弦音线,上下两边的弯曲形文字表达优美声音不断向外伸展,悠长的音乐扩散整个场景氛围。(3)明清家具我国古典家具,明式家具多采用硬木,以黄花梨,紫檀木最为常见。结构采用榫卯拼接,造型上注重功能的合理性与多样性,既要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富贵典雅,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明式家具极少漆,也没有过多的装饰,突出木色纹理,体现材质美,形成清新雅致,明快简约的风格。基于这种理念与传统设计元素相结合运用毛笔笔触抽象表达出椅子的美感,背部融入中国吉祥云作为装饰,为了使传统与现代形式感相结合,在底部四个支脚部我采用文字以密集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用同形异构法代替四个脚方式,形成构成美感,良好的表达出传统之美,现代简约感。(4)折扇我国古代的扇子之所以受人喜爱,除了可以扇风纳凉之外,还和扇子雅致精巧和扇面的书画艺术分不开。扇子在我国源远流长,据史书称:“黄帝作五明扇”,可谓早矣。西周羽制成“羽扇”已具有美学装饰功能。汉代开始使用轻巧简便的竹扇,汉代以后又出现以竹为图框、以绫绢为扇面的纨扇。传统之美是在于用最少的元素表达最直接效果,同样采用笔触效果一笔带过形成一个弧形状,与下面的文字排编的形式感相结合,组成一副抽象的扇子形状,为了使扇子不显单独,在色块里面溶入毛笔与砚台形式摆放与所做的图相吻合,良好的体现出传统的艺术之美与形式感的交融相辉映。5结语设计艺术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它不仅以一种物质形态出现,同时又以隐性文化精神出现的平面设计艺术的符号语言。招贴设计我们可以看作是与艺术、哲学、宗教等一样,都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是作为精神的存在,以一定的理念为指导原理的精神、价值创造的一种形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两个环节,既相互衔接又相互矛盾。传统文化是昨天文化创造活动的积淀,是能影响后人的文化成果。现代文化则是当前历史进程的目标,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必然的联系。因此,现代设计者应该到最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去对这些民族文化资源多层次多角度地发掘和研究,从传统艺术那里汲取养分,补充趣味上的不足,以增强自身魅力。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每种艺术作品都属于它的时代和民族。”现代设计者在深层次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与图像元素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文化内核透彻地理解、消化,去其糟粕取之精华。将这些设计元素精华运用到现代招贴设计中去,对传统文化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融入现代的表现手法,使传统与现代表现手法相结合,从而体现中华民族的独特审美情趣,反映民族文化特有的内涵,探索中国化图形设计新样式。参考文献[1]伍胜.平面设计实战[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3[2]周家群.海报艺术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3]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研究会编.工艺文化研究[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3[4]彭吉象.中国艺术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林家阳.图形创意[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9[6]赵农.中国艺术设计史[M].西安:陕西人民艺术出版社,2004[7]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第二版[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8]李砚祖.造物之美[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9]寻胜兰.继承民艺〔J〕.艺术与设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039期 [10]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