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叶龄诊断优质米生产技术规程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优质米生产技术规程

ID:11205260

大小:4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0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优质米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优质米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优质米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优质米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优质米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优质米生产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寒地水稻叶龄诊断优质米生产技术规程   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的栽培技术体系。黑龙江垦区自1996年在水稻生产中全面推广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并逐步推广应用叶龄诊断技术,取得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此项技术,2004年,总局农业局组织水稻科技人员,按垦区水稻主要推广品种,编制了“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模式图及技术要点”,图文结合,易看、易懂、易做,收到较好效果。为深入普及以本田管理为重点的叶龄诊断技术,特制定本技术规程。  

2、 1、叶龄指标及标准   1.1旱育壮苗标准  旱育壮秧是优质、高产的基础。根据所用品种熟期和移栽方式,在保证安全抽穗期的前提下,确定秧苗的标准。机插用早熟品种,中苗移栽,其标准为:秧龄30-35天,叶龄3.1-3.5叶,苗高13厘米左右;地上部叶龄指标为“3、3、1、1、8”,即中茎长不超过3毫米,第1叶鞘高3厘米以内,1叶与2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2叶与3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第3叶长8厘米左右,百株地上干重3克以上;地下部根数达“1、5、8、9”,即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1叶节根9条分化待发;人工插秧和钵苗摆栽,用中、早熟品种,以大苗

3、为主,其标准为:秧龄35-40天,叶龄4.1-4.5叶,带1-2个分蘖,株高17厘米左右;地上部叶龄指标为“3、2.5、1、1、1、11”,即中茎长不超过3毫米,第1叶鞘高在2.5厘米以内,3个叶耳间距各为1厘米左右,4叶长11厘米左右,百株地上干重4克以上;地下部根数为“1、5、8、9、11”,第2叶节根11条分化待发。   1.2本田叶龄标准   以3.1-3.5叶中苗的3叶长8厘米左右为准,营养生长期叶片以3-7厘米长度递增,11叶品种第9叶达最长35厘米左右,12片叶品种第10叶达最长35厘米左右,以后又以4-6厘米长度递减,剑叶长度达到25厘米左右。   1

4、.3高产架子标准   倒数4个叶片,11叶品种的8、9、10、11叶;12叶品种的9、10、11、12叶的叶态从下往上数呈弯、弯、挺、挺的长势长相。茎秆结构,剑叶节距地面高度占株高的45%以内,抽穗到成熟应有4-3.5片活叶,确保养分制造及供给。   1.4产品质量标准   根据GB/T17891-1999,粳稻优质稻谷分3个等级:  等级 出糙率≥% 整精率≥% 垩白率≤% 垩白度≤% 直链淀粉干基% 食味㎜ 胶稠度MM 不完善粒≤% 异品种粒≤% 黄粒米≤% 杂质≤% 水分≤% 谷外糙≤% 色泽气味 1 81 66 10 1 15-18 9 80 2 1 0.5 

5、1.0 14.5 2 正常 2 79 64 20 3 15-19 8 70 3 2 0.5 1.0 14.5 2 正常 3 77 62 30 5 15-20 7 60 5 3 0.5 1.0 14.5 2 正常    2、技术操作规程   2.1品种的选择   2.1.1品种结构:按照总局提出的调早、调优、调专、调特的要求,选用通过鉴定,符合国家粳稻优质稻谷标准及市场需求的优质粳稻品种,淘汰不耐低温、感温性强及已被证实有严重缺陷的品种。   2.1.2品种熟期:根据寒地及井灌特点,选用当地安全成熟的中、早熟品种,特别是井灌区种植的品种要比当地自流灌区少一片叶,确保低温

6、年正常成熟。   四积温带农场(积温2100-2300℃)。以9片叶极早熟品种为主;三积温带下限井灌区农场以10片叶品种为主,均应7月25日前齐穗。   三积温带上中限农场(2300-2500℃)。以11片叶品种为主,搭配10片叶品种,应在7月末前齐穗。   二积温带农场(2500-2700℃)。以12片叶品种为主,搭配11片叶品种,确保8月5日前齐穗。   一积温带农场(2700℃以上)。以13叶品种为主。   2.1.3主推品种:10片叶的垦稻9号、三江一号;11片叶空育131、垦鉴稻3号、龙粳12号、垦鉴稻10号;12片叶的垦鉴稻6号、垦鉴稻7号品种等。根据市场

7、需求有计划地生产糯米、黑米、香米等名特优稻米系列品种。   2.1.4种子质量:提高统一供种的种子质量,生产用种质量达到省一级标准,品种对路,价格合理,良种良法配套,按格田分片种植,严防混杂。   2.2旱育壮苗   2.2.1旱育秧田规范化:建设符合旱育条件、适当集中(50-60栋)的固定高台秧田,合理布局秧田区域,井(水源)、池(晒水池、床(秧床)、路(运秧路)、沟(排水沟)、林(防风林)综合配套;做好“二秋三常年”工作。   2.2.2置床处理与床土配置   置床处理:置床以秋季整地做床为主,要高出地面8-10厘米。早春除雪晾地,大棚3月中旬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