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203458
大小:3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0
《教师语言规范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师语言行为规范与艺术的要求(一)声音宏亮清晰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交际作用要通过一定的声音来实现。语言作为声音的一种,亦是一种物理现象。它要靠物体振动产生音波,传播到人的耳朵里。音可以从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个基本要素去认识,音高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颤动次数越多,声音越高;反之,声音越低;音强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一定时间内音波振动的幅度的大小,声音的强弱同说话时用力的大小有关,用力大声音就强,反之就弱;音长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音波存在时间的长短;音色是声音的个性、特色,决定于音波颤动的形式。教
2、师的声音要宏亮清晰,主要是针对教学而言的。通常,教室大、学生多,有时难免出现嘈杂现象,教师声音宏亮清晰,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讲课效果。讲课声音宏亮清晰,而且要讲普通话。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其音长不完全一样,并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抑扬顿挫,音与音之间分辨率高,便于教师传播知识。在课堂上,学生主要依靠听觉和视觉接受刺激,获取知识和其它信息。教师声音宏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喜欢“念经”一样的课。单调乏味、缺乏鼓动性的声音容易抑制学生的思维。当然,宏亮清晰并不就是要高声“嚷”、大声“叫”。大声叫嚷会使学生烦躁,时间长了,这种烦躁
3、的心情就会在他们的性格上打下不好的烙印。再说,声音经常失控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起不到好的作用。(二)要用普通话 普通话是汉族标准语。王力先生在《论汉族标准语》一文中说:“标准语和民族共同语的涵义并不完全相同。标准语是在民族共同语基础上更进一步,它是加了工的和规范化了的民族共同语。汉族需要民族共同语,同时也需要标准语。有了标准语,民族共同语就会更加统一、更加巩固。”实践亦在证明,汉语普通话在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必将上升到全国共同的标准语的地位。当然,在兄弟民族之间,还必须要体现党的语言政策,尊重兄弟民族的语言文字。同时,也应该提倡学
4、习普通话,以利于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的互利团结和互助学习。对兄弟民族来说,学习普通话是在其民族语言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而不是在本民族语言消失或被压迫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符合各民族的共同利益。1977年,国务院132号文件指出:“普通话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的需要。”今后仍须依照“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方针前进。为了“现代化”大业的实现,教师有责任首先学好普通话,使语言规范化。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如果语言不规范,南腔北调,不仅影响知识的传授,感情的交流,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语言,造成下一代语言不规范。
5、因此,作为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和青年教师,要坚持用普通话教学,以推动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从而促使普通话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三)切忌语病语病,就书面语而言主要是指措词上有歧义或容易引起误会的毛病。教师在教学中的语病则主要包括口语的常见语病、发音错误产生的语病,以及表达中的语法毛病。从措词上的毛病看,主要有语无伦次、语塞、说话走题、口齿不伶俐等等。教师经常给学生讲课,出现语病是难免的,正因为其难免,教师则更应当加强自己的语言训练。包括多读名著,扩大自己的词汇量,规范自己的语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多朗读诗词,多查
6、词典,避免读音方面的错误;训练自己的演讲能力,培养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大庭广众面前仍能从容不迫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说自己应说的话、讲教材中规定应讲的内容。杜绝语病是个长期的任务,一朝一夕很难做到,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为了避免误人子弟,教师就需要多付出心血,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努力去除自己的语病。另外,如果在课堂上发生口误,出现语病,作为教师应该勇于自我纠正。通过纠正,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准确的内容;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树立起了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改正错误的榜样。这样做学生自然会理解和尊重的。知错不改,或者错了也不知道、不明白,久而
7、久之会影响自己的权威性。(四)语言文雅流畅 说话不只是用语言符号来交流,说话的时候,教师的语气、音量、眉目神情也都是不可忽视的符号,它们都能表达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教师语言文雅流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冲击力1=0.07×言辞+0.38×声音+0.55×面部表情这一公式要说明冲击力如果是100分的话,其55分来自于面部表情,38分来自于声音(包括音量和语调),7分来自于言辞。这一公式是很难论证其是否精确,但是有一个结论可以从中概括出来,如果一个人在用语、语气、面部表情上不能协调一致或不能与其身份、职业相协调,那么他的交际效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8、作为教师如果语言粗俗是无法教育下一代的。一席语重心长的肺腑之言,如果使用的语调过于轻飘或过于尖刻,再加上面部表情不诚恳,也往往无法取得学生的信赖,收不到那种“感人肺腑”的效果。教师为了规范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