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疗法观察及护理

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疗法观察及护理

ID:11198598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疗法观察及护理_第1页
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疗法观察及护理_第2页
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疗法观察及护理_第3页
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疗法观察及护理_第4页
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疗法观察及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疗法观察及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疗法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哮喘患者的治疗方法,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通过常规疗法加吸入疗法的疗效观察,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只有采用正确的吸入与护理,使患者摆脱疾病的痛苦,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护理效果。【关键词】哮喘患者;吸入疗法;护理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它作为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其严重性不仅在于发病率高,而且受累人群广泛,往往缠绵终身,其致残率仅次于心血管,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

2、健康。为了探讨哮喘患者的治疗方法,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50例患者随机分成64例为治疗组,86例为对照组,通过常规疗法加吸入疗法的疗效观察与只常规疗法治疗进行对比研究,结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6治疗组64例中,男28例,女36例。轻度发作12例,中度发作5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2岁,平均42岁,病程最短20d,最长30+年,平均4.6年。对照组86例,男38例,女48例,轻度发作18例

3、,中度发作68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6岁,平均40.9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0年,平均6.5年。两组患者病情、病程、年龄均作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心电、X线、胸片、血气均无显著改变。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年第16卷哮喘增刊发表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1]。1.2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轻、中度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氨茶碱注射液0.5g,1次/d,口服舒喘灵片4.8mg,2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喘康速,

4、每次吸200μg,4次/d,10min后吸扑米克,每次100μg,4次/d。勿必示范和指导患者正确的吸入方法,熟悉药品说明书的用法,注意要有一定的吸入时间,不能使吸入时间过短,为保证这一点要充分呼气,并在吸气的同时按出药物,不要紧张,“按”的动作不要太迟,不能连续喷药,两次喷药之间要休息2min,感觉舒服后再次吸药,因为每次深吸药以后要求憋气,直到不能坚持时才呼气,如这时马上再喷药,吸入程度一定会受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喷药时一定要漱口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1.3疗效及病情判定6疗效及病情严重度分级符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年第6

5、卷哮喘增刊上发表的支气管哮喘判定标准(临床标准、显效、好转、无效)及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1]。1.4统计学方法临床控制率、临床控制率与显效率总和的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2护理2.1哮喘新概念的宣教随时随地通过交谈或发放科普宣传单等方式,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进行哮喘知识宣教,让其认识哮喘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最佳治疗方案是吸入疗法[2],它具有见效快、用药量小、不良反应小、携带方便等优点,抗炎药物选择糖皮质激素,而非抗生素,只要坚持长期系统的治疗,哮喘是可以控制的。以消除患者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和对哮喘是不可防治的错误观念。2.

6、2讲解和示范用药方法和使用原则对于初诊患者要示范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直至掌握技术要领为止。复诊患者要经常检查以增加依从性,发现和纠正不足,具体要求:定量气雾剂八字方针:摇、开、呼、吸+掀、歇、吐、漱,特别强调吸与掀同步进行。2.3防止吸入疗法的不良反应6长期吸入的不良反应是咽喉部不适、声嘶、局部霉菌感染,吸药后正确漱口洗掉局部粘附的药物即可避免。另外,雾化吸入时应注意保护眼睛,吸药前不抹油性面膏,吸药后洗脸,减少局部滞留吸收。2.4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放松训练可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有助于控制哮喘病的发作。其机理是消除大脑皮层不良兴奋性

7、,稳定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功能,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从而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同时在深度放松时,机体耗氧量和耗能量都减少,血氧饱和度增加,从而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在临床上起到较好作用。2.5心理护理不少患者因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反复住院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内向、易怒、焦虑、自卑、恐惧等心理;另一方面心理障碍又影响哮喘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目前认为:心理因素可能通过如下途径诱发和加重哮喘[3]:①强烈的情绪变化作用与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兴奋作用与丘脑,通过迷走神经促进乙酰胆碱释放,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黏膜水肿;②不良

8、的精神刺激通过中枢神经引起内分泌功能失调和各种激素分泌异常;③心理机能失调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丘脑下部干扰机体的正常免役功能和影响机体对外界各种不良刺激反应的敏感性。因此对哮喘患者进行躯体治疗和生活护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