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190810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0
《大城市环城绿带控制及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城市环城绿带控制及利用[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建成区边界不断拓展,为防止城市的过度蔓延及维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大中城市也有意识地在总体规划中设置了环城绿带。以成都锦江198地区为例,借鉴国内外大城市在环城绿带建设中的经验及教训,浅析环城绿带的控制与利用的协调问题。[关键词]环城绿带大城市生态控制用地规划1、引言:城市绿带政策在国内大城市已普便实施。近20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及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用地边缘区正面临发展失控和管理被动的局面。从世界范围来看,欧洲的许多城市通过设置环城绿带并采取立法保护等方式来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展。在我国大城市,
2、已开始借鉴国外城市经验,将环城绿带的建设纳入到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的拓展蚕食城市绿带我国经济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到2020年,中国市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数量将突破80个[7http://www.cpirc.org.cn/news/rkxw_gj_detail.asp?id=13358]。大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将迅速扩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实现引导城市格局,抑制城市蔓延、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方面环城绿带成为有效解决工具。2、概念及案例:2.1概念解析所谓环城绿带是指在城市周围建设的绿色植被带,是城市绿色廊道(生态廊道)的一种类型,即在一定规模
3、的城市密集区外围,安排较多的绿地或绿化比例较高的开敞空间用地,形成环绕城市建成区的永久性开敞空间。其范围一般由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同时绿环内的开发建设要受到严格的限定以保证其生态效应。其用途理论上为农田、林地、小村镇、公园、公墓以及其它开敞用地。但在实际使用中除上述功能以外,往往会有居住楼盘开发、高端休闲体育产业等城市功能开发。环城绿带也可以称作环城绿化控制带、绿化隔离带或绿化隔离地区。2.2环城绿带的模式环绕状:环城绿带呈环状围绕核心城市建成区,周边卫星城镇与核心城市保持一定的距离。嵌合状:环城绿带与城镇建设用地在空间上相互穿插,以环绕建成区的绿带为骨架与楔形、指状等大型绿地组合的绿色空
4、间。7网状:环城绿带与城镇建设用地构成相互交错的契合关系,各城镇、各组团、各功能区之间以绿带进行分隔。绿心加环绕:城镇建设用地围绕大面积绿心发展,建设用地之间以绿色缓冲地带相隔,城镇外围以绿带环绕。带状:环城绿带在城镇轴线的侧面与城镇相接,使城镇建设用地保持侧向开敞,绿地系统能发挥较大的效能并具有良好的可达性。2.3案例研究大城市绿化控制带的宽度多为5—15KM之间,大城市绿化控制带的总长度在100KM以上。绿化控制带面积大[欧阳志云李伟峰大城市绿化控制带的结构与生态功能[J]城市绿地2004(4)P41],同时绿带的宽度与面积应该具有相当的规模且与绿带所围合的城市中心区用地规模相适度。
5、3、实证分析3.1项目背景成都城市发展阶段经历了点状形成—轴向扩展—内向填充—再次轴向伸展四个过程。未来“大成都”的城市规划布局将由单中心圈层式向多中心组团式转变,城市结构由单一的特大城市向城乡一体化都市圈转变。7本文研究的范围为2004版《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成都中心城区范围。成都“198”地区是指成都市中心城规划外环生态带加楔形绿地区域的简称,总面积约198平方公里,因此简称“198”地区。承担生态保育、基础设施承载等功能。198地区包含外环路两侧各500米的生态带[成都市外环生态带——沿83.5公里成都外环路的两侧各500米范围内的生态控制用地,总面积约83.5平方公里,位于
6、成都198地区核心地带。]。土地使用现状:锦江198地区内现状主要是以村镇企业用地、村镇居住用地为主。产业概况:现在以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3.1发展策略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方面—:建设生态系统及发展系统,基于成都的整体生态模式,要保留大量绿化带,构建其生态结构。经营绿化带应结合周边区域的相关功能形成地区发展系统。开发方式:分析成都城市气候特征,锦江198地区是成都市重要的微风通道,且有充足的日照条件,可以将该地区的活动内容分为生态有机农业、医疗与健康业、社会文化活动、体育运动以及高科技产业等五大类。3.2发展模式7发展模式:生态结构和城市系统并行、共生。城市、都市
7、-乡村过渡区、缓冲区与绿色活动区分区明确,并通过绿色走廊连接成一个整体。用地布局模式:由城市功能区向绿色生态功能区逐渐过渡,开发强度自城市向外围逐渐降低。建设用地呈岛式布局,沿锦江198地区内部道路布置商业及住宅,并引入新型公共设施丰富城市系统,提供如社会文化、卫生保健等功能;生态区域以绿色为主,布置少量生态有机农庄、休闲体育设施及社会文化设施。3.3生态控制实施分区控制,分为生态严控区、生态建设区、引导建设区、协调建设区。生态严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