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胸大蠊形态学及显微结构探究

黑胸大蠊形态学及显微结构探究

ID:11181580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0

黑胸大蠊形态学及显微结构探究_第1页
黑胸大蠊形态学及显微结构探究_第2页
黑胸大蠊形态学及显微结构探究_第3页
黑胸大蠊形态学及显微结构探究_第4页
黑胸大蠊形态学及显微结构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胸大蠊形态学及显微结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黑胸大蠊形态学及显微结构探究【摘要】:目的:观察黑胸大蠊(Periplanetafuligiosa)的形态结构及显微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对黑胸大蠊进行性状鉴别,然后进行显微鉴别、显微摄影、观察、描绘。结果:色素块较多:一种黄色,一种淡黄色,块状。刺:多见,单个或生长于色素块中,牛角状或火炬形,棕黄色,刺中有花纹理,纹理显棕色,2~4条。肌纤维及蛋白块:长条状,无色,有时可见油脂状物。油脂及油滴:油脂多成块状,油滴无色,圆形,单个或成群。结论:色素块、刺、油脂及油滴为主要鉴别特征。【关键词】

2、:黑胸大蠊形态学显微特征显微鉴别【中图分类号】Q964;R28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8)08-0014-03蜚蠊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已上升为仅次于蚊蝇的有害昆虫之一1。它们进入居室,污染生活环境和食物、传播并导致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长期以来,蜚蠊一直作为“病媒昆虫”被加以防制2~4。7然而,随着对蜚蠊研究的深入,其药用价值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5,人们对蜚蠊开发、利用的规模逐渐扩大。因此,探讨蜚蠊的室内饲养方法对其进行发育生物学观察,将有利于深入开展

3、蟑螂药用价值的研究。本研究以我国长江流域各地的优势蠊种6,蜚蠊目中的三大害虫之一――黑胸大蠊为研究对象,进行对其形态学特征及显微进行了观察、研究,为黑胸大蠊的基础研究、药用价值及成分的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1实验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黑胸大蠊:蜚蠊目(Blattaria)蜚蠊科(Blattidae)大蠊属(Periplaneta),黑胸大蠊(Periplanetafuligiosa)。采用诱捕法诱捕于吉首地区居民区、酒店等地,经虫种鉴定后7~9,进行饲养、繁殖传代。1.2鉴别方法首先对黑胸大蠊若虫

4、(nymph)、成虫进行形状鉴别、然后对其进行粉末处理,过100目筛,显微鉴别、显微摄影、观察、描绘。2结果2.1形态鉴别2.1.1若虫形态学观察7若虫(nymph)的形态除大小不同外,与成虫相似。若虫从卵鞘孵出后发育良好,在整过发育过程中一般很活跃。初孵化的若虫即I龄期通体白色,身体细长,约5~6mm,其体壁的外表皮尚未形成,故身体透明柔软,随着时间延长,体色逐渐转为浅灰、深灰,约4h后变成黑色,虫体变粗、短、扁平成为Ⅰ龄期若虫。Ⅰ龄期若虫还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触角鞭节未端4节为白色,其余为黑褐色;中

5、胸背板白色,略透明,第2腹背板两侧白色,体黑色至黑褐色(见图1-a)。此期虫体特征常作为黑胸大蠊辨识的重要标志。Ⅱ龄期的若虫体色变为黄褐色,上述白色部位逐渐消失;颜色变深,为浅褐色,虫体深褐色。Ⅲ龄期以上若虫白色标志消失,体色逐渐加深,为赤褐色或黑褐色。V龄期以上若虫形态特征为:前、中、后胸背板两侧均有近似“▲”黑斑;虫体红褐色或暗红色。(图1-b)在每一低龄期向高龄期转化的过程中需经历蜕皮过程。蜕皮后的若虫与孵化虫的若虫相似,全身为白色,身体柔软,以后颜色渐渐加深,形成上述各龄期形态特征。每经历一次脱

6、皮若虫身体变大、重量加重,历经7~8次蜕皮后即发育为成虫。据我们观察,低、中龄期的若虫雌雄不能分辨,但当发育至成熟若虫时可根据腹部尾端形态的改变及有无尾刺辨别性别,雄若虫腹部末端两侧可见一对尾刺,而雌虫腹部末端饱满,无尾刺。(图2)2.1.2成虫形态学观察7成虫(adult)是昆虫发育史中的最后一个虫态,其形态已固定,不再发生变化。在此阶段,有种类翅已长成;雌雄性器官已经成熟,具有生殖能力。黑胸大蠊虫为大型蜚蠊,黑褐色,有较强光泽。头黑色,前胸背板黑色或深赤褐色,略呈三角形,后像缓弧形,中部稍隆起,表面

7、平整。前后翅赤褐,略长于身体。雌雄异体。雄虫体长23~28cm腹部背板第一节前缘有一淡褐色长圆形毛茸。肛上板基部宽,端稍狭,呈长方形,后缘中部略向前凹或平直,中央有小切口。肛下板横短,后缘中部凹入作缓弧形,最末腹板有一对尾刺(与雌虫区别之一)。雌虫体长24~30cm,肛上板前宽后狭,略呈三角形,中线隆起成脊,两侧倾斜,后缘呈三角形切口,形成左右两片;下生殖板大型,前宽后狭略呈三角形,中线隆起如船底,在产卵期,此处常夹带一卵鞘。2.2显微鉴别2.2.1若虫若虫粉末棕色,味清香,微带油拙味。色素块较多:一种

8、黄色,一种淡黄色,块状,不规则块状,长条形,多边形,大小不一。刺:多见,单个或生长于色素块中,牛角状或火炬形,棕黄色,刺中有花纹理,纹理显棕色,2~4条。肌纤维及蛋白块:长条状,无色,有时可见油脂状物。色素块及油脂层:色素块附着油脂层存在,有时可见油滴状物。7油脂及油滴:油脂多成块状,油滴无色,圆形,大小不一,单个或成群。(图3)2.2.2成虫成虫粉末棕灰色,味清香,微带油拙味。色素块较多:一种黄色,一种淡黄色,块状,不规则块状,长条形,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