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171042
大小:16.8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两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两篇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体会:信仰坚定的楷模 郑德荣同志毕生信仰坚定,勤奋创新、为人师表,不仅是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见证者和贡献者,更是优秀共产党员的典范、为人师表的楷模。他坚持“理想、勤奋、毅力、进取”的拼搏精神和“严谨、扎实、探索、创新”的科学态度,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在学术上不断进取,探索创新,为党的理论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学生。 一、学习他坚定执着的信仰信念 每名共产党员都要像郑德荣同志那样,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
2、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对事业无限忠诚,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用信仰的光芒,照耀前进道路上坎坷;把对信念的追求,落实在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具体工作中,通过不懈的勤奋努力,绽放出信念的力量。每名煤矿监察员、每名党员只有学习郑德荣同志,坚定执着的信仰信念,煤矿安全监察事业才能步入辉煌,“十九大”确定的宏伟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二、学习他探索创新的精神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进步的力量。郑德荣同志把创新作为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潜心探索、精益求精。每名煤矿监察员、每名党员只有学习郑德荣同志创新精神,不断探索煤矿
3、安全监察新方式、创新新方法,提高煤矿安全执法效能,增强履职能力,我们的工作才会有“质”的飞跃,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三、学习他不忘初心、对事业无限忠诚的情怀 不忘初心、对事业无限忠诚的情怀体现了甘当人梯、淡泊名利、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体现了老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本职工作的无比热爱和高水平境界的不懈追求。假如每名煤矿监察员、每名党员都能对工作满腔热忱和不懈追求更高水平,我们的煤矿安全监察事业还有什么险阻可以挡住、实现“十九大”确定的宏伟目标遇到什么艰难不能战胜? 郑德荣同志是新时代的先进,更是共产党员的楷模,
4、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我们煤监人要认真学习郑德荣同志的崇高精神,同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以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精神,以善作善成、勇创一流的作风,改革创新,奋斗姿态,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好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郑德荣做时代标杆 一个93岁的老人,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工作,
5、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作为一名守卫真理的“红色理论家”,他坚定地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作为一名勤奋创新的学者,他是中共党史学科的一面旗帜,他把创新作为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潜心探索,精益求精;作为一名默默耕耘的园丁,他坚守在教学一线,为人师表,甘当人梯,把自己的所思、所学、所想、所研、所得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他就是郑德荣,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名字,但每一个听过他故事、读过他生平的人,无不因郑德荣这个名字潸然泪下。 1926年,郑德荣出生于吉林延边,那正是列强入侵、战乱四起的年代。
6、目睹了日本人的残暴统治,这让郑德荣体会到了亡国奴的耻辱和痛苦,一颗年轻的心灵总在拷问自我:“到底怎样才能救积贫积弱的中国?”在东北大学,年轻的郑德荣接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接触到了共产党的理论,他就牢牢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细数郑德荣的一生,他用毕生的实践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伟大,彰显了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尚情操。斯人已去,他留下的不只是宝贵的真理和知识,更有不竭的精神财富! 学郑德荣精神,做爱岗敬业的标杆。他鞠躬尽瘁,忠于职守。“人生的最大欣慰和快乐,一是科研成果给人以启迪,服务于社会;二是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郑德荣看来,
7、著书撰文和培养青年学生教师,都是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乐以终身治学科研,悦以毕生授业解惑”就是郑德荣为工作、为祖国事业奉献一生的真是写照,也正是有了他这种拼搏精神,“中国梦”而不断加速。因此,我们无论是党员领导干部还是一名普通的工作者,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争做爱岗敬业的新标杆。 学郑德荣精神,做甘于奉献的标杆。“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通过努力奋斗,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郑德荣以身体力行的实践诠释了生命意义的更多可能。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成为众人眼中的“拼命三郎”,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8、很多曾与郑德荣共事过的老师还清楚地记得郑德荣60岁时给自己立下的“宏愿”:“我退下来后,要用10年时间,也就是到我70岁的时候,培养出10个博士,出版10部专著。”弹指一挥间,30多年过去了,郑德荣已经超额完成了这些当年看似不可能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