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纳自我,重拾感恩

乐纳自我,重拾感恩

ID:11169569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乐纳自我,重拾感恩_第1页
乐纳自我,重拾感恩_第2页
乐纳自我,重拾感恩_第3页
乐纳自我,重拾感恩_第4页
乐纳自我,重拾感恩_第5页
资源描述:

《乐纳自我,重拾感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乐纳自我,重拾感恩  摘要:“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作为每个人基本的道德素质和品质操守,感恩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近几年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感激父母,感激亲情,感激师恩,感激朋友,感激施助于己的人,感激组织,感激国家,感激社会……感恩是做人的道德标尺,是处世的精神哲学,人人常怀感恩之心,才能人性和易、人际和睦、家庭和美、团队和衷、社会和谐,感恩的内涵外延绝非只文片章所能意尽,本论文谨就此谈些思考,并于大家相互探讨,进而相互得到一些教益。  关键词:感恩乐纳自我思考道德精神哲学  中图分类号:G64

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最近读的《活出全新的自己》一书中提到:人生问题是旧伤浮现的结果。事实上,我们都有自己过去悲伤的一面,人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抑或月有阴晴圆缺。但是我们必须要走出过去的阴影,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尽量不翻,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人无完人!当你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时,对自己严加责备是无益的。你应该利用大自然赋予你的一切,悦纳那我!只要我们坚持去做,终会走出阴霾,冲破心灵封锁线,走向自由,快乐生活!其实,不论是自我,他人,还是社会,我们最最需要的是有一颗真正感恩的心。能够乐观坦然,豁

3、达的,感恩的去看待生活,看待我们生活的世界。生活处处是感动。要的就是一颗发现爱,感受爱,接纳爱,创造爱的心。  人的成长就是在危机中一次次蜕变破茧成蝶的过程,是一次次的自我突破与自我提升,是一次又一次超越挫折与失败的阻碍达到自我发展与成长的过程,更是一步步深入认识自我、觉知自我、珍爱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悦纳自我。悦纳自我首先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体会自己的独特之处。悦纳自我一个重要方面是接受我们的现状,包括我们的错误、缺点、失误。我们要学会在情感上容忍自我的不完美之处。不要因为自己的不完美而憎恶自己。只有放弃完美的人,

4、才能自我接受,自我肯定。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心态和感觉:我知道自己的长处、优点,也知道自己的缺点。我知道自己的潜能和心愿,也知道自己的困难和局限。法国大思想家卢梭说的好:“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可惜的是,很多人不肯接受这个已经失去模子的自我,于是以自以为完美的标准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结果却失去了自我。  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优点,也都有弱点。有一句谚语:“你所以感到巨人的高不可攀,只是因为你跪着”。许多事情别人能做到,你同样能够做到,关键在于你要充分、准确、客观地认识自我,这首先需要在心理悦纳自我。当一个人充分自我接纳,他便会有良好的感觉

5、,他的情感、举止、才能也才会发挥得更加出色。事实上,只要我们悦纳自我,感恩生活,人生才会更精彩。而这一切似乎与我们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要在心理上战胜自我。余秋雨说:“人生太短!”我们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好好生活、感恩生活。即使花谢了,也还绿着!在善意和自然的基础上悦纳自我,心灵的火种才会更旺,点燃文明与希望!  大学生活可谓滴水藏海,幼稚的目光需要智慧沉淀出见识;单纯的头脑需要风雨洗礼出思想;年轻的心胸需要沧桑锻打得通达;成长的脚步需要跋涉磨练出坚实!当社会转型,时代变迁,观念交替,文化渗透,当今大学生思潮观念、价值取向绝非因一时一事或一情一景而定

6、,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薄弱的现状是在长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以德为本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麇集着厚重的人文精神和文明内涵,对为人做事的准则有着严格的要求,“正心”、“诚意”、“笃志”、“内省”、“慎独”、“践履”、“明道”、“修身”,以及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诚、真、善、美、爱……这些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健全德性人格有重要的指向意义,对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落实感恩教育的启示价值更是毋庸讳言。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以道德感化、心理感化为主导的教育方法,形成了独特的心理教育模式,应当成为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

7、教育工作新时期取得良好效应可资借鉴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要将传统文化渗透进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德性的熏陶无所不在,品格的濡染潜移默化,大学生们的感恩冰结也就会自然的融逝。  经调查发现,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心理调适较一般学生难度更大,他们贫困的生活现状和生活的需求欲望长期存在深入矛盾,逐渐转化为自卑与自尊的矛盾性,导致心理失衡。贫困生因家庭贫困而自卑,同时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厌于与人交流交往,又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同,当然也会出现抑郁的倾向。虚荣心和攀比心往往会占据感恩的心理空间,愈是家境困难,愈是想通过奢侈的行为掩饰其

8、贫困的现状,愈是虚荣掩饰,就愈会激化更深层次的心理矛盾,出现恶性思维行为循环,从而逐步淡化、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