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额仁陶勒盖银矿床主要载银矿物和银矿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

内蒙古额仁陶勒盖银矿床主要载银矿物和银矿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

ID:11157648

大小:33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内蒙古额仁陶勒盖银矿床主要载银矿物和银矿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_第1页
内蒙古额仁陶勒盖银矿床主要载银矿物和银矿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_第2页
内蒙古额仁陶勒盖银矿床主要载银矿物和银矿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_第3页
内蒙古额仁陶勒盖银矿床主要载银矿物和银矿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_第4页
内蒙古额仁陶勒盖银矿床主要载银矿物和银矿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蒙古额仁陶勒盖银矿床主要载银矿物和银矿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8期1998年8月黄金GOLD第19卷·3·内蒙古额仁陶勒盖银矿床主要载银矿物和银矿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吕志成孙国胜郝立波张东丽(长春科技大学)【摘要】对内蒙古额仁陶勒盖银矿床主要载银矿物和银矿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矿床形成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属典型的中低温岩浆热液矿床。银的赋存状态主要为独立银矿物,它们以包体、显微包体的形式存在于脉石矿物中。在锰银型矿石中,少量银以离子吸附状态存在。系统地划分了银矿物的8种成份系列,为矿山开采和选冶提供了依据。关键词载银矿物矿

2、物学地球化学额仁陶勒盖银矿床1矿区地质概况矿区位于额尔古纳兴凯褶皱带与大兴安岭海西褶皱带衔接处的得尔布干深大断裂的南西端。额仁陶勒盖银矿区呈近南北向带状分布(图1),出露的地层为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上段(J3t)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并夹有少量的火山碎屑岩,此外还出露有上侏罗统上库力组(J3s)的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矿区西北部为近等轴状的花岗岩体,该岩体产状复杂,是一个多期侵入的杂岩体,主要岩石类型有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等。侵入塔木兰沟组安山岩中,Rb2Sr等时线年龄为120M

3、a,属燕山晚期。在岩体东南侧发育有许多石英斑岩岩株和含矿石英脉,在矿区西部可见到含银石英脉切穿石英斑岩。研究表明,各地质体形成顺序依次为花岗岩、石英斑岩、石英脉。主要载银矿物和银矿物的产出状态额仁陶勒盖银矿床主要载银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石英、硬锰矿、软锰矿、褐铁矿及铁锰碳酸盐等。它们分别产于三种不同类型的矿石中,其中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及铁锰碳酸盐是硫化物型矿石的主要组成矿物,石英是石英脉型矿石的主要组成矿物,铁锰氧化物是地表锰银型矿石的主要组成矿物,而石英和黄铁矿为硫化

4、物型矿石和石英脉型矿石的贯通矿物。3主要载银矿物和银矿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311闪锌矿2图1额仁陶勒盖银矿床地质略图11—第四系2—上库力组3—塔木兰沟组4—花岗岩5—石英斑岩6—石英脉7—断层8—矿体呈自形、半自形与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等共生。在闪锌矿内,有黄铜矿乳滴呈定向排列,系固溶体分解而形成。微量元素及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2,闪锌矿贫Fe、Mn,富Cu、Cd、Co、In、Sb、Bi等。闪锌矿Fe的含量与Cu的含量呈反消长关系,一般认为,当闪锌矿贫Fe时,往往可以造成闪锌矿与黄铜矿的固溶体

5、分离现象,这与本矿区出现的事实相一致,说明在热液系统中,Fe含量较低,其次矿区闪锌矿以含As较低为特征(据白鸽等),Sb、Bi在闪锌矿中含量较高,与银呈正相关,故可能部分银以电价补偿类质同像形式替换闪锌矿中的Zn离子或其它杂质离子,而Cd、Co、Ni、In呈类质同像形式替换锌离子,其含量与Zn呈反消长收稿日期1998202210吕志成长春市西民主大街6号地球化学系130026关系。同时,高含量的Cd表明闪锌矿形成温度较低。微量元素比值以高Co/Ni、低Ga/In为特征。在logGe2Zn与logIn

6、2logGa图解中3(如图2、如图3),投影点均位于与岩浆岩有关的矿床区域附近,表明矿床形成与岩浆热液关系密切。高,主要是由于银的一些硫盐类矿物在方铅矿中呈显微包体形式存在,如辉银矿和银黝铜矿,这些矿物在各种不同成因的方铅矿中以细而不混溶状态分布,而对于含银较低的方铅矿,这种不混溶细小包裹体主要为不含银的车轮矿和Cu2黝铜矿所组成,而方铅矿中Fe、Cu、Mn、Cd这些元素的含量偏高,主要是他们与Ag、S、Sb等结合形成复杂的含银硫盐类矿物,如银硫铁矿、硫铜银矿、银黝铜矿等,这些杂质元素含量偏低,则银

7、含量明显降低,它们与银呈正相关,从而表明,方铅矿中银的存在形式主要为独立矿物。方铅矿δS34变化范围较窄(为-3.960‰~+1.912‰),平均值为+0.410‰,反映了岩浆硫同位素的成分特征,表明成矿热液来源于岩浆体系。313黄铁矿为本区贯通矿物,形成于成矿作用的各个阶段,产于围岩中的黄铁矿晶形为典型的立方体,粒径较大,个别达3mm,产于石英脉中的黄铁矿呈浸染状或细脉浸染状分布,粒度较细,产于硫化物型矿石中的黄铁矿晶形较差,呈半自形、它形粒状,粒径为012~2mm不等,与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等

8、共生,或被后者交代,此种类型的黄铁矿含银最高,其次为石英脉型中的黄铁矿,而围岩中的黄铁矿含银较低。黄铁矿的电子探针及单矿物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2,矿区黄铁矿由于产状不同,其元素含量等各不相同。图2闪锌矿中Ga2In关系图分布于花岗岩中的黄铁矿,以富含Pb、Zn、Mn、Ag、Cd贫Co、Ni为特征,而矿区安山岩中黄铁矿Co、Ni较富而Cu、Pb、Zn、Ag、Cd相对较贫或与花岗岩相当,而矿石中的黄铁矿Cd、Pb、Zn、Ag均高于产于花岗岩中的黄铁矿或安山岩中的黄铁矿,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