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151183
大小:3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0
《对校本课程开发有效性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之窗(排2页)建设真正属于学生的校本课程——对校本课程开发有效性的思考张善伟摘要:关注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是其自身属性与功能发挥的体现,标志着课程发展的新水平。开发前,科学论证与调查评估相结合,让校本课程开发“有理有据”;实践中,立足校本与传承历史相结合的内容开发,让校本课程“有根有基”,显性呈现与隐性熏陶相结合的课程形态,让校本课程“形神兼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发策略,实现了校本课程的“双轮驱动”。关注儿童的心灵,开发以儿童为本的校本课程将是我们建设充满活力而有效的课程体系的目标与追求。关键词:有理有据有根有基双轮驱动形神兼备校本课程作为“三级课程”中重要组成部分
2、,在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特长发展、激发教师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其它课程无与伦比的优势,一直以来得到基层学校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实践。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现象:一哄而上,忽视学生发展需求的主观臆断;简单移植,背离学校发展实际的拿来主义;好高骛远,悬离当地文化根基的海市蜃楼;无师从教,缺乏专业师资支撑的束之高搁……,归根到底反映出校本课程开发实效性低的症结,直接影响到师生及家长对校本课程的认同与接受程度。笔者以为,只有回归校本课程有效开发的本旨,实施“7精细化的调查评估——本土化的课程资源——民主化的开发方式——多元化的开发主体——生本化的效果鉴定”严谨序列的开发流程,关
3、注课程开发的前后链接,方能为学生呈现高质量的特色课程,提高学校的育人水平与质量。一、开发前:科学论证与调查评估相结合,让校本课程开发“有理有据”客观分析当前“三级课程”的实施状态,课程外在于学校,外在于师生,课程由专门的人员或机构负责开发,而作为发生教育的真正场所,最了解学生的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没有机会和权力参与课程决策。离开学校的课程只是一种单纯的文本,课程与学校的相依相存,催生着校本课程的产生。而校本课程开发有着自身独特的教育作用,开发前的科学论证就成为首要的工作。1、论证校本课程是否满足社会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的发展需求,是我们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考虑的
4、因素,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最希望学什么,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2、论证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否服务于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创建。办学特色,体现在课程设置上要积极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及对各类课程的特色整合与拓展;3、论证校本课程开发是否根植于当地经济文化资源的土壤。开发校本课程应该注意分析当地经济文化优势,努力发掘当地蕴藏着的课程资源,增强课程设置的适应性;4、论证校本课程开发是否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特长。课程开发之初,就要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用课程开发引领师生的专业学习与提升,7着眼于课程的实施,不能为了开发而开发,造成有开发无实施、有启始无终结的无效局面。当然,有时仅仅有论
5、证还是不够的,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学校及教师任何时候不可以代替学生与家长的思考,不可以忽略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影响,不可以放弃使用调查评估的科学价值,来将事情做扎实。实践中可采用下发问卷、现场访谈、实地调查的方式开展调研评估活动。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重点完成以下调查评估内容:1、调查师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师生是校本课程最直接的受众,他们的好恶对课程开发的意义与价值影响甚大,要主动掌握师生发展的需求动向,开发出深受他们喜欢与接受的理想课程;2、评估家长对课程的认可程度。不容置疑,家长资源也是校本课程开发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程度与支持力度也将大大影响课程开发的质量与
6、水平,家长的积极参与,将会有效整合课程开发的合力;3、听取各方对课程的规划意见。学校要“开门搞开发,关门研实施”,广开视听,虚心听取来自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家长、学生及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听取他们对课程设置与预期目标的要求与想法,拟定出科学高效地课程开发规划。科学全面的可行性论证,大量详实的调研数据,将会帮助我们更为理性地分析校本课程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空间,为有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与舆论上的铺垫。一、内容上:立足校本与传承历史相结合,让校本课程开发“有根有基”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创新实践,或者7是开发以校为本的课程,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模块,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或者是根据
7、学校自己的情况对国家、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是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可以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无一不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提升与吸纳。1、立足校本实际,为课程开发提供鲜活的地域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深深地根植于她的生存土壤,眼睛向下,积极挖掘校本、区域内蕴藏的各类教育资源,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景、身边的物来教育学生,用真材、实料、真情、实景来感染学生。2、着眼历史传承,为课程开发提供生动的文明成果。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服从服务于新时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