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150683
大小:7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0
《对农业高职高专教育的理性思考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农业高职高专教育的理性思考论文..关键词:农业高专教育农业高职教育比较研究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是个农业大国,8亿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62%,农业落后,农村区域广而偏远,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贫困地区仍占一定比重,可见实现全国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要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尽快致富奔小康的关键在于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武装传统农业,尽快提高广大农村、农民的科技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农业高职高专教育承担起为农业、农村一线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农业高职人才的重任,为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新贡献。总结建国以来农业高专教育历史经验教训,研究目前农业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
2、势、新任务,探索内在规律,对于承担这一历史性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业高专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农业高职教育的兴起1.农业高专教育历史的简要回顾建国前,我国农林高专教育规模虽然不大,但在高等农林教育中还占有一定比重,最高时达到19.4%,到建国初下降到9.3%(引自中央教育行政学院编写的《高等专科教育研究》)。建国以来,我国农业高专教育为发展农村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总体上一直处于政策不利,认识不一,层次不稳,数量不大,规格不清,特色不浓,困难不小,问题不少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伴随社会、经济和教育制度改革,经历了:建国初期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而发展,1954年受前苏联“一边倒”即
3、取消或不设专科政策的影响,进行了收缩调整(全国最少时仅存1所);1958年大跃进又一次大发展,1960年以后的又一次收缩调整,到文化大革命十年期间的全面停办;1978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再一次发展,到“八五”期末,“九五”以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又一次调整。三次大规模的起落,历次改革调整都首当其冲,和我们这个以农业为本的大国相比较而言,成了历史上的“重灾户”。贡献很大:农业专科教育是伴随建国初期、1958年和1978年三次大规模的社会、经济大发展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在农业本科教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情况下而发展的。据大致统计从建国截止到1995年,农林专科教育培养了约1
4、5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从建国初期担任各级农业行政或事业领导干部,到后来的农业技术岗位,做出了很大贡献。农业高专教育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指导了我国农业高专教育办学实践。但农业高专教育存在着很多尚没能解决的问题:政策不利:出现过的三次大发展与调整都是伴随经济、社会和教育体制改革形势发展之需而发展,伴随经济调整而调整的。农业高专教育自始至终没有得到国家的任何特殊支持与倾斜政策,相反每次经济调整和每次教育改革政策的推出,都是将农业高专教育推在前边,作为试验品摆在风口浪头上,对农业高专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不利的影响。认识不一:历史上对农业高专教育的认识不一除和对全国普通高专教育的认识不一
5、具有共同之处以外,还有其特殊的认识不一,例如:农业高专教育是为经济快速发展急需而采取的“临时性应急措施,是过渡性的教育”,因此培养人才要“花钱少,周期短,见效快”,培养过程不可能不造成简化。直到1984年4月在郑州召开的全国高等农林专科教育座谈会时才明确提出了“高等农林专科教育是高等农林教育中一个相对独立、不可缺少、长期存在的层次”,从建国到1984年,历经35年的大“折腾”之后,才有了比较明确的政策,使农业高专教育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层次不稳:因为认识不一,受经济、社会、教育形势发展的影响势必导致层次不稳,忽上忽下,“临时性的,应急性的,过渡性的措施”导致需要时的大量增设新校而发展
6、,而调整时期就关停并转。全国农林高专院校数最多时期曾达到过60多所(1958年开始增加,到1960年达此数),而最少时1954年全国仅存1所,“九五”期间仅存屈指可数的几所。据我所知,历史比较悠久,五十年代以来一直举办农业高专教育且独立设置的老农业高专学校现在仅存5所,据说其中还有2所正处于与其他高校合并之中,可见一直处于不稳定的动荡之中。数量不大:就我国这个农业大国而言,在校生规模最多时的1963年,农业高专教育占全国各类专科教育规模也不过12.6%,最少时的1990年前后不到4%。这和我们这个农业大国来说是极不相称的。规格不清,特色不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农林高专教育的规格不确定,
7、特色不鲜明,其中主要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受政策影响,高专教育忽上忽下,对其研究与实践不够;二是受专业学科教育思想的影响,攀升本科的思想较强,办学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强调理论,忽视实践,或实践重视不够。有些学校和农林高专教育工作者虽然认识到了存在这方面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想法,但受历史和现实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在实践中付诸实施,或开始了实施也很难向纵深推进,就更不可能达到理想之目的。困难不小,问题不少将在下个问题中详细分析。2.农业高职教育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