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责任在刑法学体系中地位之反思与重构论文

刑事责任在刑法学体系中地位之反思与重构论文

ID:11141909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刑事责任在刑法学体系中地位之反思与重构论文_第1页
刑事责任在刑法学体系中地位之反思与重构论文_第2页
刑事责任在刑法学体系中地位之反思与重构论文_第3页
刑事责任在刑法学体系中地位之反思与重构论文_第4页
刑事责任在刑法学体系中地位之反思与重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刑事责任在刑法学体系中地位之反思与重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刑事责任在刑法学体系中地位之反思与重构论文关键词:刑法体系/刑事责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反思/重构内容提要:根据现有理论,从刑事责任的概念等五个方面反思刑事责任在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中的位置,传统的刑法学体系结构不能使刑事责任的本意充分发挥。刑事责任是指由行为人实施了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不可容忍的危险之行为所产生,并在行为过程中不断强化,体现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应当承担刑法对行为人及其行为的客观而抽象的谴责与否定性评价。刑事责任应当是犯罪与刑罚的上位概念并作为一个全局性根本性概念贯穿于刑法的适用过程,罪责

2、刑相适应原则应改为罪刑相适应原则,刑事责任在刑法学体系中的地位是:刑事责任——犯罪——刑事法律后果。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一个体现刑法体系的重要刑法基本原则——可以说是文明法治社会或者说是人类对公平公正价值的追求。在“罪”、“责”、“刑”关系上的表现.freelinalLiability)是指“因触犯刑法而应受刑事处罚或处理的责任。刑事责任取决于犯人的供认或法院或陪审团认定有罪,即该人的行为属于明显的犯罪,并且具有一个故意或者过失等构成犯罪的要素。刑事责任一旦为某人承担,该责任的范围则取决于各种不同的因素。”15在英美刑法理论中

3、,犯罪的成立要件为犯罪的本体要件和犯罪的责任充足要件。犯罪本体要件是行为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犯罪的责任充足条件是行为符合犯罪的本体要件后,还应当没有合法辩护事由的存在。合法辩护事由分为两类:一是正当理由;二是可以宽恕的理由,这两类合法辩护理由都是免除或者减轻刑事责任的根据。16因此,英美法系关于刑事责任的界定,借鉴意义也是不大。而前苏联和俄罗斯刑法中刑事责任的界定,观点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1)法律关系说认为“刑事责任归根到底是一种表现为刑罚的法律关系。”1719(2)法律责任说认为“刑事责任是某人在苏维埃

4、国家审判机关面前对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应担负的责任。这种责任是刑法规范规定的。18”(3)法律义务说认为“刑事责任就是法律迫使犯罪人承担包含剥夺和痛苦等刑事方法的义务。”1717(4)否定评价说认为“刑事责任是指代表国家的权威性法院,根据刑事法律的规定,对具体的犯罪行为所做出的评价和对犯罪人所进行的谴责。”19从以上观点看,不难发现前苏联和俄罗斯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的界定与我国刑法学界的现有界定并没有多大的差异。通过上文的分析,无论国内学说还是国外学说,都没有很好的给出一个适合我国刑法的刑事责任概念。然而,没有一个相对合理的概念是

5、难以确定刑事责任在我国刑法中应有的位置。为此,笔者根据上文之反思大胆重构刑事责任的概念,认为所谓的刑事责任,是指由行为人实施了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不可容忍的危险之行为所产生,并在行为过程中不断强化,体现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应当承担刑法对行为人及其行为的客观而抽象的谴责与否定性评价。这样界定能够突出以下几点:第一,刑事责任是由“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刑法所不可容忍的危险”的行为而引起的。通过上文对刑事责任产生时间的反思,现有观点都无法解释刑事责任产生的时间。此外,现有概念的学说在界定刑事责任时,都毫

6、无例外地提到“犯罪行为”,但根据“无罪推定原则”,行为人的行为只有经过司法机关认定后才能评价为“犯罪行为”,这样,刑事责任便是伴随着司法机关的有罪评价后才产生的,但这便难以解释法条上“追究刑事责任”的含义。为此,突破“犯罪行为”的局限是完全有必要的。笔者在这里提供一种认定的方案:首先,笔者认为无论已然之罪还是未然之罪,行为人的行为都是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产生一种危险。对客体的危险是一切犯罪的初始状态。当这种危险的程度达到刑法所不可容忍的阶段时,刑事责任便产生了。但是,这种刑法不可容忍的阶段并不一定是(但有可能是)行为已经构成

7、犯罪的阶段。这样,刑事责任并不一定是犯罪行为之果,而是先于犯罪或与犯罪同时产生。如对于既遂的故意犯罪,其构成犯罪是在行为符合构成要件之时,但刑事责任应该产生于犯罪的预备阶段(非犯罪预备)。此外,根据刑法第十三条之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应该受到刑法抽象性的谴责和非难,但是否构成犯罪还要经过法律评价。因此具有刑事责任并不一定导致犯罪,是否构成犯罪还要看刑法的规定。如,对于无责任能力的人的行为,不管其行为具有多么严重的危险性,也只能在刑罚的范围外处理,也就是适用非刑罚

8、性处罚或保安处分,如刑法第十七条的“政府强制收养”和刑法第十八条的“政府强制医疗”。第二,刑事责任应当在行为过程中得以强化。没有对刑法保护的客体造成危险的行为就没有刑事责任。这种行为过程会不断增加客体的危险,甚至现实化,这使刑事责任不断强化,因而能够解释行为人在行为的预备阶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