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防灭火设计

采煤工作面防灭火设计

ID:11140332

大小:8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0

采煤工作面防灭火设计_第1页
采煤工作面防灭火设计_第2页
采煤工作面防灭火设计_第3页
采煤工作面防灭火设计_第4页
采煤工作面防灭火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采煤工作面防灭火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采煤工作面注氮防灭火设计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开采容易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对采空区、突出和冒落孔洞等孔隙采取预防性灌浆或全部充填、喷洒阻化剂、注阻化泥浆、注凝胶、注惰性气体、均压等措施,编制相应的防灭火设计,防止自然发火。”2010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对我矿19#煤层煤炭自燃倾向鉴定,属于Ⅰ类容易自燃煤层,煤层自然发火期为12个月。板石煤矿21902采面,按2012年采掘接续计划回采时间为2012年4月—9月,可采期为6个月,同时地质资料提供自燃发火期为6—12个月;通过近四年的实

2、际观测我矿各采面的自燃发火期均在12个月以上,但为保证21902采面的安全生产,特编制21902采面注氮防灭火设计,21902采面采空区一旦有发火迹象时,采取注氮防灭火措施,内容如下:一、注氮防灭火方案1、注氮防灭火措施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分析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无毒的气体。由于氮气分子结构稳定,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氮气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它是一种良好的惰性气体,随着空气中氮气含量的增加,氧气含量必然降低。当氧气含量低到5~10%时,可抑制煤炭的氧化自燃;氧气含量降至3%

3、以下时,可以完全抑制煤炭等可燃物的阴燃与复燃。用氮气防灭火和阻止瓦斯爆炸的过程称为惰化,惰化后的火区因氧气不足而不能燃烧和爆炸。氮气的防灭火作用,即时使采空区等有关区域惰化。具体地说,氮气的防灭火作用和特点是:(1)氮气可以充满任何形状的空间并将氧气排挤出去,从而使火区中因氧含量不足而将火源熄灭,或者使采空区中因氧含量不足而使遗煤不能氧化自燃。(2)在有瓦斯和火存在的气体爆炸危险区内,注入氮气能使可燃性气体失去爆炸性。(3)向采空区或火区中大量注入氮气后,可以增加采空区相对压力,致使新鲜空气难以漏入。(4

4、)氮气防灭火必须与均压和其它堵漏风措施配合应用。否则,如果注入氮气的采空区或火区漏风严重,氮气必然随漏风流失,难以起到防灭火作用。基于上述氮气的性质及煤的氧化机理,向采空区及遗煤带注入氮气,使其渗入到采空区冒落区、裂隙带及遗煤带,降低这些区域的氧含量,形成氮气惰化带,从而达到抑制采空区自燃和安全开采的目的。2、氮气来源选取的技术经济分析目前,工业制取氮气均以空气作为原料气,这种原料气的供给是无限量的。煤矿井下移动式制氮机主要有变压吸附法和薄膜分离法。本设计采用DT型煤矿用移动式碳分子筛制氮装置(变压吸附法

5、)。3、供氮能力、输氮管路的计算与选取(1)供氮能力计算注氮量是最重要的注氮参数,直接决定着注氮效果。注氮量太小因达不到惰化采空区气体的目的而起不到防火的作用,注氮量太大造成经济上的浪费。注氮量主要取决于被注地点的几何体积、氧化空间大小、裂隙情况、漏风量大小以及气体组分等。由于煤矿条件千差万别,目前注氮量只能按待注地点的几何体积、工作面的产量、吨煤注氮量、瓦斯量、氧化带内的氧含量进行计算。根据《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MT/T701-1997)第7.1条的规定:制氮设备或装置的供氮能力应按矿井注氮工作

6、面防火需要选取,供氮能力(1个工作面注氮量)可按下式计算:式中:QN——供氮能力,m3/h;K——备用系数,取1.2;Q0——采空区氧化带内漏风量,m3/min;采空区氧化带的范围受工作面的通风状况、采空区的冒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因此采空区氧化带的漏风量的变化范围也较大,此范围内的漏风量一般按工作面风量的1/60~1/100选取;采取堵漏风措施后,采空区氧化带内的漏风量取为6m3/min;C1——采空区氧化带内平均氧浓度,%;目前国内应用较普遍的是将采空区氧浓度在10~18%之间的区域

7、视为氧化带,因为氧化带的范围不同而平均氧浓度值也不同,因此选10%;C2——采空区惰化防火指标,其值为煤自燃临界氧浓度,%;煤的自燃临界氧浓度值随煤种、煤质、赋存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而变化,其具体数值应根据实验室试验而取得,此值的范围一般为7%~10%。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中的规定:采用氮气防火注入的氮气浓度不得低于97%,注入后采空区内氧气浓度不得大于7%,所以此值取7%;CN——注入氮气的氮气浓度,%;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中的规定:采用氮气防火注入的氮气浓度不得低于97%,注入后采空区内氧气浓度不得大于7

8、%。同时根据《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MT/T701-1977)第7.2条的关于氮纯度的规定“向采空区注入氮气的纯度要视其能将采空区的氧浓度降低到煤自燃临界氧浓度而定。而向火区注入氮气浓度应不低于97%。”因此取97%;防火注氮量在324m3/h;灭火注氮量,原则上最初的注氮强度要大,然后逐渐降低注氮强度。若采用开放式注氮方式,则灭火注氮量需求更大。因此选择制氮能力为600m3/hDT-600/6型煤矿用移动式碳分子筛制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