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煤层赋存及其特征

设计--煤层赋存及其特征

ID:11138059

大小:18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0

设计--煤层赋存及其特征_第1页
设计--煤层赋存及其特征_第2页
设计--煤层赋存及其特征_第3页
设计--煤层赋存及其特征_第4页
设计--煤层赋存及其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设计--煤层赋存及其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矿井概况八矿位于平顶山市区东部,北依焦赞山,南临程平路,东与许昌襄城县毗连,西距市中心11km。井田东以沙河为界,西与十矿和十二矿相邻,南以丁、戊、己各煤组露头为界,北部以丁、戊、己-600m、-650m、-800m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许(昌)南(阳)公路,孟(庙)平(顶山)铁路穿境而过,矿区铁路专用线从储煤仓直达田庄集配站和平顶山东站,与孟宝铁路相连,行政区域隶属于平顶山市卫东区。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2′9″~113°30′14″,北纬33°45′13″~33°47′26″,公路、铁路均可直达井田。八矿始建于1

2、966年,是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特大型矿井,1981年2月投产,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年,矿井东西走向长12.5Km,南北倾斜宽3.36Km,面积41.42Km2。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有己16.17、己15、戊9.10、丁5.6四层。四层主采煤层总厚度为11.62m。分别为:丁5.6煤层:平均厚度2.0m;戊9.10煤层:平均厚度4.2m;己15煤层:平均厚度3.5m;己16.17煤层:1.4~1.8m;其中戊9.10煤层和己15煤层为突出煤层。八矿是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特大型矿井,设计能力300万吨/年。设计

3、服务年限65年。1966年10月12日破土动工,1981年2月13日一期工程投产,1984年12月30日二期工程投产。矿井采用两个水平、大巷、采区上下山开拓方式,采用走向长壁全部垮落采煤法,一水平标高-430m,二水平标高-693m。2008年矿井综合核定能力360万t/a。一水平现有7个采区(丁一、己二、己三扩大、己四、戊二、己三、戊四采区)。截止2010年5月底,一水平剩余圈定储量1300万t,剩余服务年限4年左右。接替水平二水平(-693),规划5个采区(戊一、戊二、己一、己二、丁二采区)。二水平工业储量26832.

4、8万t,可采储量13557.6万t。设计生产能力400万t/a。戊一、己二上山采区已投产。二、煤炭资源和开采地质条件1煤炭资源1.1主要可采煤层本区煤层分别赋存于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及上下石盒子组,含煤地层总厚度约788m,含煤88层,煤层总厚度约15.8m,含煤系数2.01%。共分甲、乙、丙、丁、戊、己、庚七个煤组,其中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有己16.17、己15、戊9.10、丁5.6四层。四层主采煤层总厚度为11.62m。可采系数1.47%。八矿主要可采煤层统计表单位:m煤层编号对照煤层名称煤层间距煤层结构厚度/夹矸

5、层数厚度(最小、最大)平均厚度四6.7丁5.60.01~0.7/1~20.8~2.62.01三9.10戊9.10860.02~0.52/1~23~4.54.3二2己151652.5~5.333.61二10.5~2.61.7己16.176.50.01~0.2/1~21.2煤类丁5.6煤层属中富灰、低硫、低磷,可选性差,发热量较高,1/3焦煤,是电力、机车等动力用煤的优质原料。戊9.10煤层为中富灰,低硫、低磷,可选性差,高发热量肥煤,是良好的燃料用煤。己15及己16.17煤层,为低灰、低硫、低磷,可选性及结焦性均好的高发热量

6、焦煤,属优质主焦煤。2开采地质条件2.1煤层地质构造情况矿区地层倾角0~42°,平均15°。井田煤系地层的基底为寒武系崮山组,平均厚度为200m左右;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厚度62~92m,一般80m左右,为一套砂质泥岩、中细砂岩、泥岩中夹薄煤层及页岩地沉积;二叠系厚度平均约1100m,主要为砂质泥岩、泥岩、中至细粒砂岩和煤层沉积;新生界第三系(N)灰白色泥质灰岩沉积不稳定,仅在南部局部沉积,厚4.4~13.7m;第四系(Q)厚度0~450m,第四系沉积最厚部位在矿井东部,主要为棕黄色,砂质、粉砂质粘土。煤系地层主要形成于石炭

7、系和二叠系,整套含煤地层成因主要为海陆交互相、海陆过度相、海陆相沉积。井田处于李口集向斜的东南翼,总体构造形态呈单斜构造,次级褶曲有郭庄背斜及己一南翼的盆状向斜;大的断层主要有任庄断层、辛店断层、张湾断层及白石沟断层等。依据地质构造分类:八矿地质构造类型为Ⅱ类Ⅰ型。2.2水文地质情况矿井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面水体,补给区在矿区南翼,矿井地下水位随季节影响变化幅度很小。矿区内主要含水层寒武纪张夏组鱼子状灰岩,富含水段为30~50m;其次为崮山组白云质灰岩,主要含水段距己组煤底板80~300m;另一组含水层为上石炭纪

8、太原群灰岩,总厚度为80m;第三组含水层为煤系顶板砂岩,为裂隙水,含水量较小;第四组为第三系淡水灰岩,不整合地覆盖于老地层之上,使下伏各灰岩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第五组为第四系浅层近代河流冲积砂、砾石层,饱含地下水。矿井原设计正常涌水量为600m³/h,最大涌水量为1080m³/h。自一期工程投产至19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