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克《折狱龟鉴》刑侦的“鞫情”理念.doc

郑克《折狱龟鉴》刑侦的“鞫情”理念.doc

ID:11134339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0

郑克《折狱龟鉴》刑侦的“鞫情”理念.doc_第1页
郑克《折狱龟鉴》刑侦的“鞫情”理念.doc_第2页
郑克《折狱龟鉴》刑侦的“鞫情”理念.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郑克《折狱龟鉴》刑侦的“鞫情”理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郑克《折狱龟鉴》刑侦的“鞫情”理念  郑克,字克明。开封人。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进士。南宋初历官登仕郎、建康府上元县尉和承直郎、湖州提刑司干办官。宋高宗绍兴初,应诏撰《折狱龟鉴》二十卷。[1]  《折狱龟鉴》又名《决狱龟鉴》,是郑克在五代人和凝、和嵘父子所撰《疑狱集》的基础上,采集旧闻补充所缺编撰而成的狱例专辑。“折狱”意即察狱或断案;“龟鉴”即龟镜,犹言借鉴。顾名思义,编者显然意在为人们提供办理案件的借鉴。[2]  《折狱龟鉴》的版本共有三个系统,一为《宋原刊二十卷本》,二为《明刊两卷本》,三为清《四库定八卷本》,系

2、白《永乐大典》中录出。比较现存明、清两种版本系统,显以清《四库定八卷本》更为接近宋刊本原貌。全书分释冤、辩诬、鞠情、议罪、肴过、惩恶、察奸、核奸、掷奸、察愚、证愚、钩惹、察盗、迹盗、橘盗、察贼、迹贼、橘贼、严明、矜谨。收集上自春秋、战国,下至北宋大观、正和年间各类案例故事276条,395则。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狱讼案例选编,其中的严明、矜谨属于治狱之道;议罪、肴过与惩恶属于定案之法;其他巧门都是介绍破案之法,是《折狱龟鉴》的中心内容。[3]  郑克在《折狱龟鉴》中还专列“鞫情”篇,通过10条、13个案例论述了“鞫情之术”。

3、他说:“鞫情之术,有证之以其迹者,有核之以其辞者,然不过尽心研究以盘诘,使之辞穷,则其情得矣。”[4]  什么是“鞫情”呢?从字义上讲,“鞫”,是审讯、审问之意,“情”就是案情,案件事实,“鞫情”就是查明案件事实。鞫情是古代“折狱”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折狱龟鉴》中,郑克对“鞫情”具体方法的论述分散于各篇章中,可以将其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以“五听”察初情  据《周礼•秋官•小司寇》记载,远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奴隶主统治者即已总结出“五听”的审讯方法,“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这“五听

4、”即是:“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郑克坚持西周时就已形成的“五听”原则,提出了折狱先以“五听”方式,察狱之初情,发现疑点,从而为查明案情提供依据。“鞠情之术,或先以其色察之,或先以其辞察之,非负冤被诬审矣。乃检事验物而曲折讯之,未有不得其情者一也。”初情是案件本身所反映的信息,是与案件有关的人、事、物的信息,是最初的情况。案件初情的内容包括案件发生时、发现时的信息等,是全部案件事实得以查明的基础。若是不能洞察案件初情,就会阻碍破案进程,出现冤假错案的几率也就会高。  《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柳庆》介绍:

5、后周柳庆,初仕后魏,为雍州别驾。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交易,寄人居止。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谓是主人所窃。诣县讯问,主人遂自诬服。庆闻而疑之,乃召问贾人曰:“卿钥常置何处?”对曰:“常自带之。”庆曰:“颇与人同宿乎?”曰:“无。”曰:“与同饮乎?”曰:“向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庆曰:“主人特以痛自诬,非盗也。彼沙门乃真盗耳。”即遣吏逮捕沙门,乃怀金逃匿。后捕得,尽获所失之金。不察初情致冤,细察初情释冤。该案例中郡县不能细察初情使“主人”3蒙冤,而柳庆通过观察脸色,分析供词,核实情节,使错

6、案得以纠正。郑克借此说明了通过“五听”手段获得案件初情对查明案件事实的重要性。  二、“情”与“迹”结合  “情”是指情理、事理,即人情事理;“迹”是痕迹物证。《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记载:“凡察狱者,或以气貌,或以情理,或以事迹。此三者皆足以知其冤否也。”  审讯问案时,从三个方面分辨犯罪嫌疑人是否冤枉:根据犯罪嫌疑人的气质情貌、人情事理、痕迹物证来作出判断。卷六“证慝”记载:“案情事有两,一案情,二据证,因当兼用之也。然证有难凭者,则不若察情,可申肺腑之隐;情有难见者,则不若据证,可以屈口舌之争,两者迭用,各适所宜也。

7、”也就是说通过观察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所表现出的情理气貌,推断其所供的情况是否属实或是结合痕迹物证分析判断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真实性。  运用“情迹”结合的方法成功破获了很多案件,这在《折狱龟鉴》中有大量的记载。如卷五“察奸”载:张咏尚书镇蜀日,因出过委巷,闻人哭,惧而不哀。亟使讯之,云夫暴卒,乃付吏穷治。吏往熟视,略不见其要害,而妻教吏搜顶发,当有验。及往视之,果有大钉陷其脑中,吏喜,辄矜妻能,悉以告咏。咏使呼出,厚加赏劳,问所知之由,令并鞫其事。盖尝害夫,亦用此谋。发棺视尸,其钉尚在,遂与哭妇俱刑于市。  一般情况下人的哭,

8、表现有真哭、假哭;小哭、大哭;伤心的哭,高兴的哭。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有声无泪谓之嚎。张咏破案,听哭声“惧而不哀”,这就分析出她是假哭。问后又知那妇女的丈夫是暴死,这就更增加可疑性了。命吏进行“穷治”、“熟视”之后,“略不见其要害”,而吏妻居家中并未达到现场,对案情并不知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