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ic卡技术产生及发展

概述ic卡技术产生及发展

ID:11125095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概述ic卡技术产生及发展_第1页
概述ic卡技术产生及发展_第2页
概述ic卡技术产生及发展_第3页
概述ic卡技术产生及发展_第4页
概述ic卡技术产生及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概述ic卡技术产生及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概述IC卡技术产生及发展1引言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IC卡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在大中型城市的交通、金融、门禁等领域己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正在进行的”金卡工程”,对IC卡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推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中国二代身份证项目的启动,IC卡在身份识辨领域的应用也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此外在水、电、煤气等公共收费领域,IC卡特别是非接触式IC卡将会有很大的应用空间。读卡机作为IC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十分重要,近年来在身份识辨、公共交通和三表(水点、电、煤)等应用领域对手持式读卡机的要求越来越多推动读卡机从分立

2、元件向单片集成方向发展,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发展[1-2]。2IC卡技术的诞生和发展6随着半导体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了将数据存储器和逻辑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这使得在1960年由德国的Jue电enDathfoff和HelmutGroetruPp提出的将集成电路芯片安装在一个识别卡内的想法成为可能[3]。到1986年,法国己有几百万张电话卡在流通。这是第一代的IC卡。这些卡片都是接触式存储器卡。当整个处理器(MCU)也能集成到一块硅片上,并且安装在一个识别卡内的时候,才实现了IC卡性能的根本改善。由于可以在IC卡内运行自己的软件,这对IC卡应用领域

3、的拓宽和IC卡的普及起到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导致IC卡在移动通信和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4]。由于接触式IC卡需要通过触点通信,具有容易损坏,通信时间较长等缺点[5,6]。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一直致力研发无触点的非接触式IC卡。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13.56兆载波频率的使用,和集成电路功耗的降低,人们成功开发出基于13.56兆频率的非接触式IC卡系统,应答器只要4-5匝线圈就可以成功实现通信。真正具有使用价值的非接触式IC卡从此诞生[7]。非接触式IC卡由于具有交易时间短,安全,可靠等诸多优点。从而很快在交通、门禁、金融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并且可

4、以推广到所有其他与票务系统中,在物流和身份识别(包括动物识别)等众多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还可能出现在诸如公共付费[8,9](水、电、媒三表)体育竞技和其他一些我们目前尚无法预知的领域。3IC卡的分类和相应的国际标准6IC卡经过20来年来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家族。国际标准组织也为它制定了相应的标准。IC卡根据其通信方式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集两种通信界面为一身的所谓双界面卡[10,11]。当然还有近两年出现的高频(900兆和2.4G)长距离卡。典型的非接触式IC卡系统可由三部分构成:主数据库,读卡机,卡。读卡机通过电缆与主数据库

5、连接,彼此间能进行数据交换。所有的非接触式IC卡读卡机在功能和原理上,以及由此决定的构造设计上是很相似的。读卡机主要由控制单元和高频接口两个部分组成。4IC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于非接触式IC卡将充分发挥其无触点操作的优势,通信的距离将被拉长,会与自动识别技术结合在一起组成射频识别系统(RFID)。将在物流,动物识别,身份识别,信息采集等众多领域得到很好的应用,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这个领域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茶的进行着。通信的载波频率也会从目前的13·56兆向900兆,2.4G甚至更高的频率上发展[12,13]。对接触式IC卡,则会充分利用其由读卡机直接供电的特

6、点,尽可能集成更多的功能到一长卡内。在经历过又简单的存储器卡到MCU卡的转变之后,MCU的功能将得到不断的升级。目前已有卡片供应商将ARM等高性能的MCU集成到了IC卡中。而且卡上应用系统也在发生变化。提供给用户更多自由权限,用户界面更友好的操作系统将被植入到卡内[14]。5结论6眼下,非接触式IC卡在中国发展非常迅猛,读卡机能推动IC卡的发展,拓展IC卡的应用领域。若该项目能成功完成,并最终推向市场,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对推动IC卡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成功应用到二代身份证项目中,也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参考文献:[1]MfRC

7、500HighIntegratedISO14443AReaderIC,www.semieonduetors.PhiliPs.com/acroba/other/identification/M067220.pdf[2]MfRc531ISO14443ReaderIC,www.semieonduetors.philips.com/acroba/other/identification/SFS067332.pdf.[3]陈大才编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一无线电感应的应答器和非接触IC卡的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