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生态修复技术

矿区生态修复技术

ID:11115279

大小:23.4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0

矿区生态修复技术_第1页
矿区生态修复技术_第2页
矿区生态修复技术_第3页
矿区生态修复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矿区生态修复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矿区生态修复技术1.矿山开发中的生态修复1.1生态修复任务矿山生态修复的主要任务,是在目前技术经济水平的条件下,将受到开发影响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科学、系统的生态修复工程和长期的生态抚育措施,使被破坏的、受损的矿山环境功能逐步恢复,使之生态环境自身可持续良性发展,逐步形成自我维持的繁衍生态平衡体系。矿山的主要生态修复对象包括:露天采矿场地、地下开采的采动影响区、排土场、选矿尾矿库、堆浸场、输送管线填埋区、道路、各工业场地等。1.2生态修复的时序矿山生态修复的时期,目前传统的是在开采完成后再来修复。随着复垦工作的深入,和对矿业开发历程的

2、理解,正确的复垦和生态修复活动,应伴随矿山全部开发过程,实施全程动态恢复。也就是生态恢复工作,应贯穿在矿山建设期、运营期和关闭期,以及后延的生态抚育期的全部开发过程。伴随生产时序,实施及时的复垦工程,恢复措施,使其被破坏的工业场地得以科学的、及时地恢复。1.3生态修复的内容矿区不同的开发阶段,蕴含着不同的生态修复重点内容。在矿山基本建设阶段,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主要方面,是矿山开拓阶段形成的道路、边坡、受影响的场地,表土的剥离、贮存和保护,场地恢复的规划设计,植被品种的选择及小区试验、设计,恢复工程材料的筛选和获取。在矿山运营阶段,应按

3、开发建设时序,在运营期长达10-30年的范围内,可按工程进展划分时间段,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复垦生态恢复任务、对象。在尾矿库、排土场、堆浸场、露天采矿场地,已经最终完成的堆筑作业的边坡、台阶、平台或局部场地,应是此阶段的及时、动态安排复垦工程的重点。在大面积完成顶部平台、沉积滩、台阶、道路等场地,应集中安排复垦工程,生态恢复措施。在接近开采完成或闭矿阶段,应重点完成各类场地的生态恢复工程,补充修复质量不能保证正常成活场地的恢复工作。对于建有永久建筑的场地和设施,应评估其质量和依据需要决定保留和拆除。使即将关闭的矿区,保留的设施为当地所

4、用,不能遗留污染场地。拆除的建构筑物和设施,清理后根据最终的利用去向,实施复垦或利用,合理安排各得其所。贯穿在各阶段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任务,是对已经完成复垦生态恢复的场地和区域,实施持续几年的生态抚育和跟踪,确保恢复修复的质量,实现生态修复取得可持续、自我维持的良性循环机制。经过人工强化的复垦工程,生态修复等措施,经过几年、十几年的生态循环和演替,矿区生态系统一定可以逐渐朝着恢复到采前的生态环境发展。1.矿区主要生态修复技术2.1采矿区生态修复露天矿采场开采后,多形成坡度陡的岩石边坡,以及宽度不大的台阶。凹陷露天坑底部,常有积水,应因

5、地制宜的开展采区以台阶为主的复垦工程,覆盖300-500mm的表土,种植草灌为主的乡土品种,有条件的边坡可喷植植被层,合理安排复垦区的保水和排水。对周边的植林防护林带和露天采区的景观,进行总体设计和实施。2.2排土场复垦排土场复垦技术,包含单一废石堆场的复垦技术。作为金属废弃堆场的排土场,常为酸性排土场,这类堆场生态复垦的特殊性,是硫化矿物的废石,酸度常在pH1-2或更低,常规技术复垦植被难以正常生长。因此,需要处置酸性污染后才可建立植被。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对此类堆场的治理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示范工程发展也很快,出现了从源头治理工程,

6、以及堆存后的治理工程的两种不同的治理程序和效果。其中,源头治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对废弃物产酸特性、产酸潜势研究后,提出防止措施和实施酸性控制工程,以及气候生态恢复工程。堆存后的治理工程,重在场地酸性的去除,建立人工植被层。国内畅行的是后者。主要是难以实现酸性物排放和治理时序的科学结合,而在废弃堆体形成后,多只能按处理生长基质酸性设计恢复生态工程。从源头研究产酸机制、采用控制产酸过程、防止酸性产生措施的研究,本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尚未有成熟的技术和规模工程化治理。2.3尾矿库复垦尾矿库植被恢复的技术难点是尾砂粒径粗、没有土壤的团粒结构,内聚力

7、极低、持水能力差、营养成分低下,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有毒有害成分,植被品种赖以生存的微生物几近为零,风蚀严重,昼夜温差大,尾砂极端温度可达50℃以上等恶劣生境。在查明、确定矿山废弃的废石、尾矿、废渣堆场等污染物处置完成后,可进行矿山各类废弃堆场的复垦和生态恢复工程,完成最终堆场稳定化和生态化处置。在本领域先进、成熟的技术,是尾矿库有土复垦的生态恢复技术和无土复垦生态恢复技术。该技术是针对有色金属矿山尾矿的专业技术,具有针对性符合所在地自然特点、场地及边坡稳定性好、复垦后场地稳定符合安全要求,植被覆盖度高,在缺乏土壤的地区可实施无土覆盖复

8、垦生态恢复工程。相对一般复垦技术相比,该复垦技术成本低、综合复垦工程质量为前沿水平。该技术成功实现了尾矿库边坡上不需要覆土直接建立植被层,实现边坡稳定,水土流失控制达到90%以上,为缺乏土源的地区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植被稳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