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关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彭林-关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

彭林-关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彭林-关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

ID:11107211

大小:605.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10

彭林-关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彭林-关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_第1页
彭林-关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彭林-关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_第2页
彭林-关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彭林-关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_第3页
彭林-关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彭林-关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_第4页
彭林-关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彭林-关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彭林-关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彭林-关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格与国性——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两大主题清华大学历史系彭林绪言中华民族的复兴,将是人类在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事件。如何为振兴中华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作探索。一、什么是“人文素质”?龙应台说:“素养跟知识有没有差别,当然有,而且有着极其关键的差别。我们不要忘记,纳粹头子很多会弹钢琴、有哲学博士学位。这些政治人物难道不是很有人文素养吗?我认为,他们所拥有的是人文知识,而不是人文素养。知识是外在于你的东西,是材料、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道,必须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他的生活与行

2、为,才能称之为素养。”龙应台论知识与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在涉猎了文史哲学之后,更进一步认识到,这些人文学到最后都有一个终极关怀,就是对“人”的关怀。脱离了对“人”的关怀,你只能有人文知识,不能有人文素养。严复先生如是说:夫读经固非为人之事,其于孔子,更加无损,乃因吾人教育国民不如是,将无人格,转而他求,则亡国性。无人格谓之非人,无国性谓之非中国人。——《读经当积极提倡》二、人格养成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要义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药具备健全的人格。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知行合一,是

3、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人才教育的基本逻辑。重视人格教育是清华的传统1911年,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首任校长位唐国安,将“人格教育“作为教育的总目标。1913年,新任校长周诒春说:“我清华学校历来之宗旨,凡可以造就一完全人格之教育,未尝不悉心尽力”,“清华学校,素以养成完全人格为宗旨,故对于三育所施教育之功,不遗余力。”梁启超先生清华讲演:《君子》英美教育精神,以养成国民之人格为宗旨。国家犹机器也,国民犹轮轴也。转移盘旋,端在国民,必使人人得发展其本能,人人得勉为劲德尔门,即我国所谓君子者。莽莽

4、神州,需用君子人,於今益极,本英美教育大意而更张之。国民之人格,駸駸日上乎。梁启超先生清华讲演:《君子》《鲁论》所述,多圣贤学养之渐,君子立品之方,连篇累牍势难胪举。《周易》六十四卦,言君子者凡五十三。《乾》《坤》二卦所云尤为提要钧元。《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推本乎此,君子之条件庶几近之矣。梁启超先生清华讲演:《君子》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蹉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

5、学子,行将焉属?虽然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设或不慎,坏习惯之传行急如暴雨,则大事偾矣。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底柱,则民国幸甚矣。三、“国性”的本质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大凡一国存立,必以其国性为之基。国性国各不同,而皆成于特别之教化,往往经数千年之渐摩浸渍,而后大著。但使国性长存,则虽被他种之制服,其国其天下尚未真亡。——严复1925年秋曹云祥校长在清华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现在中国所谓新教育

6、,大都抄袭欧美各国之教育,欲谋自动,必须本中国文化精神,悉心研究。所以本校同时组织研究院,研究中国高深之经史哲学。……希望研究院能寻出中国之国魂。……(希望全校学生)养成高尚完全之人格,为立足社会之准备。钱穆《国史大纲》弁言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国史大纲》弁言: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

7、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国史大纲》弁言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既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其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国史大纲》弁言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国家自身不发生关系。换

8、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四、关于人格与国性教育的尝试近十年来,我围绕“人格”与“国性”两大主题开设了如下课程,试图解决学生的文化认同与人格养成问题: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儒家文化的十五个关键字课程理念举要1、绿色考试——操守与人格的检验;2、文质彬彬——君子内外兼修;3、介绍家乡的一件文物——爱祖国从爱家乡开始;4、文物考察活动——理性与感性的交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