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自然观在《美学原理》教学的运用

道家自然观在《美学原理》教学的运用

ID:11104109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道家自然观在《美学原理》教学的运用_第1页
道家自然观在《美学原理》教学的运用_第2页
道家自然观在《美学原理》教学的运用_第3页
道家自然观在《美学原理》教学的运用_第4页
道家自然观在《美学原理》教学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家自然观在《美学原理》教学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道家自然观在《美学原理》教学的运用  一  《美学原理》①是国内高等院校面对文学、美学和艺术专业学生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对美、审美以及艺术的基本问题的介绍和阐述,具体教学内容一般包括美的本质(美的历史起源、美的形而上学本质)、美的存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美的形态(崇高、优美、悲剧、喜剧、丑等)、美感(审美经验)以及美育等问题。《美学原理》的体系框架于近代德国大学创立的美学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严谨,哲学思辨色彩浓厚(美学在许多欧洲大学都设在哲学系),理论观点的西方化色

2、彩极其鲜明。中国在20世纪初将美学学科从西方移植至中国大学,保留了它的学科建制和课程体系,并一直延续到今天。《美学原理》作为美学学科的基础课程,同样打上了西方美学的鲜明烙印。不仅其中关于美学基本问题的观点多来自于西方哲学家、美学家的言论和着作,而且用以论证这些理论观点的审美和艺术实例,也多来自于西方世界。由于这门课程理论性、思辨性很强,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西方哲学、西方美学史和艺术理论方面的知识储备,这对于理论素养欠缺、不谙西方哲学、美学思想的大学本科生而言,是极其困难的。笔者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对此深有体

3、会。尽管教学课件内容不可谓不详细清晰,课堂讲授也不可谓不生动具体,学生也不可谓不努力用功,但是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倍感吃力,对许多理论问题一知半解,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学生理论素养的不足以及对西方理论的隔膜,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多结合生动的审美和艺术实例来阐释抽象的美学理论问题,而且还要对目前过于西方化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改革和补充。我们不应当把过多的来自于西方语境中的美学观点和理论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的灌输,而应当从学生相对熟悉的本土传统思想资源中充分吸收理论营养,从而利于学生对美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

4、接受;同时,在教学中也不能唯西方理论是从,把国外美学观点奉为正宗而忽视了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的独特价值,因而不能在中西美学的汇通、对话和比较的基础上来启发学生对美的基本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在源自中国本土的传统儒释道思想中,道家思想由于其典型的非功利化和艺术化的特点(尤以庄子思想为代表)以及与审美和艺术问题的密切联系,比之传统儒家思想的功利化和伦理化倾向以及佛家思想的玄虚化和超验倾向,更加符合美学课程教学本身的要求。同时,在许多美学的关键问题上,道家的观点与西方理论或观点相近、或互相补充、或殊途同归,具有很大

5、的对话和交流的空间和可能性。因此,我们在《美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利用相关的传统道家思想资源,通过中西美学思想的比较和对话,丰富我们的授课内容,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    自然美及其本质问题,是《美学原理》中关于自然美问题的教学中必须涉及的基本论题之一。国内通用的几本《美学原理》教材②对自然美的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客观论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认为自然美体现在自然物(植物、动物、风景等)的符合形式美的外观形态上。这是一种最常见、最为人广为接受的观

6、点。第二,主观论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自然美低于人的心灵所创造的美(艺术美)。黑格尔是这一观点的坚定支持者,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的那种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一种不完全不完善的形态。  [1]5它因人而美,因人的心灵而美。因此在人的心灵创造的美(艺术美)和自然美之间,就有一种等级的高下之分。第三,人化自然论自然美是自然人化的历史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观点,认为人对自然美的发现与感受完全是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2]126。马克思认为,人类在对自然界进行利用、改造的过程中,给自然界打上了人的

7、本质力量的烙印,将自在的客观自然转化为为我的自然,使人类能够从这种人化的自然中实现对自己本质力量的观照,从而获得审美感受。  这些关于自然美的传统观点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从当代美学的观点来看,它们又有各自的理论盲点和不足,而道家关于自然美的思想恰恰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它们进行修正和补充。  首先,道家的自然观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上述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的自然美观点。这种深化体现在三方面。第一,道家对自然美是持肯定的态度,认为自然界有美的存在,但是道家认为美的根源并不在任何具体自

8、然物的符合形式美的外在形态上(它能够给观赏者带来直接的审美快感)。对于直接诉诸感官的耳目之悦和形色之美,道家甚至是持反对态度的,老子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老子》第12章)的观点,就是这种态度的显现。道家所积极肯定的是体现了道及其运行规律的天地之大美或至美,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尽管任何自然物只要体现了道,都可以是美的,然而这种美的根源却并不在具体某一自然物自身,而在于它们彰显了道,成为道的一种象征。因此,在道家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