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浅论

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浅论

ID:11102777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浅论_第1页
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浅论_第2页
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浅论_第3页
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浅论_第4页
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浅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浅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浅论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从目的上看,侧重生命价值判断的道德和侧重生命体验的美追求的都是人类社会的和谐。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①作为生命价值的判断标准,道德在保证个人的自由本质的基础上还要升华为社会的和谐。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在对象中体现出来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相通,而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人的本质包含了个体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和群体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从哲学本源上看,道德与美同样源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从目的上看,侧重生命

2、价值判断的道德和侧重生命体验的美追求的都是人类社会的和谐。因此,德与美不仅是五育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更是人的自由本质的共同体现,两者在哲学根源和目标诉求上具有同质性。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包含以德性为核心的多项内容,多强调德及其内涵,实际上,师德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以美启德是教师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和理论素养的重要方面之一。一、古代文化传统中的美善同源道德作为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最终指向是善,而美在审美思想的萌芽时期更多的是从善的角度来解读。当楚灵王面对高大宏伟的章华台自豪地问大夫伍举台美夫时,伍举毫不客气地批评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3、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在伍举看来,美是对各方面都无害的,而不是像楚灵王那样劳民伤财。伍举的无害即是美美即是善的美学观在先秦美学中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他赋予了美以强烈的政治和伦理意义。虽然后来随着审美意识和美学理论的发展,美逐渐从善中脱离出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善始终都是美rdquo;的标准之一。孔子说《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说《武》乐尽美矣,未尽善也,看似是将美和善分开了,但在评价标准上仍然是倾向于善的。在西方美学理论发展之初,也是常将美与善并举。亚里士多德曾说:善是一种美。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善。普洛丁也说:善

4、在美后面,是美的本原。②虽然随着美学理论的发展,美渐渐从善中独立出来,但美和善之间的必然联系一直都是美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十六、十七世纪,美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鲍姆嘉登、康德等人也将其定位为连接善和真的桥梁,在他们看来美与善并不冲突,美之中包含了合目的的善与合规律的真。二、现代教育中德与美的结合1.教师的善与美。教师的善是指对受育者合理的共同利益的谋求、对教师责任与义务之毫不推卸的遵循、对受教育者人格尊重和对受教育者发展负有高度责任的认同③。教师的善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本质在生命活动中的升华,它包含着强烈的人格美和社会美。第一,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人格美、社会

5、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遵从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定会对教育事业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视教育为毕生追求的理想,以高度的敬业精神献身于教育事业。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则是人格美;而如果上升到人类建立在共同文化价值体系上的情感认同,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社会美。人格美,是指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美,表现在品德、情操等素质方面。品德,体现着一个人的自觉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一个人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对于真与假、善与

6、恶、美与丑有所判断,形成关于真、善、美的价值观念,进而对于真、善、美有所追求。这种追求,作为一种比较稳定的有系统的习惯情绪,便是情操的表现。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在人的言行中表现出来,就是一个人的人格美。④由此可见,人格美本身就与道德密切相关。教师职业道德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公正、教师职业荣誉八个部分构成。⑤在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中,人格美也始终贯穿其中。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教师的言行举止应当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体现人类进步的理想和愿望;应当充分显示教师作为人的自由、自觉和创造本性,实现教师作

7、为人的价值;应当帮助学生及他人寻找人生价值与人生意义,学会选择人生道路。以上这些又都是社会美的表现。现代美学的重建,当做主体性的实现,当做现象学还原的方式。20世纪后半叶以来,现代主义哲学式微,后现代主义哲学成为主流。20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哲学成为主流。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倾向有,摒弃实体本体论,确立实存本体论;摒弃客体性,确立主体性;摒弃认识论,确立现象学。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现代主义美学。现代主义美学把审美当做本真的生存,当做主体性的实现,当做现象学还原的方式。20世纪后半叶以来,现代主义哲学式微,后现代主义哲学成为主流。后现代主义哲学转向解构主义和身体性

8、,表现为五重否定:否定本体论,否定越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