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民家族记忆-厨师之乡变迁

王景民家族记忆-厨师之乡变迁

ID:11099975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王景民家族记忆-厨师之乡变迁_第1页
王景民家族记忆-厨师之乡变迁_第2页
王景民家族记忆-厨师之乡变迁_第3页
王景民家族记忆-厨师之乡变迁_第4页
王景民家族记忆-厨师之乡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景民家族记忆-厨师之乡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王景民家族记忆:厨师之乡变迁白鹿原上求生的农民小说《白鹿原》里刻画的原上乡民们执着求生的故事,令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白、鹿两家的先祖。白嘉轩的六代先祖,老大曾堕落成败家子,沦为乞丐;老二靠打土坯攒钱买回一点土地,通过节衣缩食、勤劳经营,老二谢世时已经把家业恢复到哥哥败家前的景况。鹿子霖往上数五辈,鹿家已经破落到难以为继的谷底,兄弟三个有两个都出门给财东做长工去了,老三因为常带着一只铁马勺用来接受施舍,因此得了“鹿马勺”的名字。鹿马勺从餐馆的帮工干起,“熬相公”五年,忍受了炉头非人的虐待,甚至被鸡奸,最终学到了手艺,成为“天下第一勺”。之后,鹿马

2、勺靠做厨师发了财,开始在白鹿原上置田买地,俨然成了村里首富。5鹿马勺发财的故事强烈地刺激着原上人,随后在白鹿原出现了一个进城学炊的热潮。穷汉家娃子长到十四五岁,不再像以往那样出门去给人家熬长工打短工,而是背上薄薄的被卷,进城去学烹饪手艺。鹿马勺的成功成为他们忍受艰辛和凌辱,以图出人头地的强大动力。因为厨师的主要工具是勺子,人们尊称开创这条生活新路的鹿马勺为“勺勺爷”,而后来不断加入到这个行业里的人被称为“勺勺客”,百余年后的今天,白鹿原以出“勺勺客”闻名陕西省内外。离乡背井的“勺勺客”在灞河沿岸和白鹿原一带,三十户左右的村庄中,总有十多人至二

3、三十人在外当厨师。在古城西安流传着“要找蓝田的同乡,大小衙门厨房;凡是冒烟的地方,都有蓝田乡党”之说。民国至新中国初期,蓝田还有一批名厨,不固定在一个餐馆工作,而是当“行厨”。当时西安钟楼附近三意社剧院门前的临街空场,每天晚上七八点到十一点,总有许多蓝田“行厨”,怀揣着一把厨刀,聚集在一起等待雇主。因三意社位于著名的骡马市街,西安人幽默地把“行厨”们的聚会称为“罗马会议”。记者在白鹿原的安村镇邂逅了村民王景民。王景民在乡邻眼中是个能说会道的人,村头围坐的乡人们,一听到记者问及白鹿原,都不约而同地把话头扔给他,王景民也乐得聊出一串闲篇。5王景民

4、今年六十一岁,是乡村里的民办教师,自己也侍弄田地。在王景民的回忆中,他的爷爷是个世代本分的农民,父亲当年为了改善家境,与白鹿原上很多人一样当了“勺勺客”。王景民的父亲小时候上过几年私塾,念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到了十五六岁时,就被送到咸阳一个私人饭店里“熬相公”,也就是学当厨师。尽管没有小说中鹿马勺为了学艺不得不“卖尻子”那样的悲惨遭遇,但是穷苦青年学烹饪技艺也少不了遍尝人世辛酸。白鹿原上去当“勺勺客”的农民大多是两栖式的,他们在农闲时由在西安从事烹饪的亲朋好友引荐,进入各“熟食行道”学厨;而在麦收时节又会背着铺盖回家,忙罢农活再去西安。

5、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厨艺较好,就走上了专业厨师的道路。明代蓝田县聚庆村人王承恩因为厨艺高超,沉稳忠厚,深受崇祯皇帝的喜爱,最终官至明朝司礼秉笔太监。晚清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率两宫出逃陕西,在西安,蓝田厨子李芹溪为慈禧掌厨。李芹溪烹制的“汤四喜”、“金边白菜”、“王凤捧寿”、“八仙过海”等菜式令慈禧赞不绝口,李芹溪被赐字“富贵平安”,赐号“绸子李”。王景民的父亲就是一个职业厨师,他先是在私营的小餐馆打工。1949年后,私营餐馆被取缔,王景民的父亲成了咸阳针织厂的厨师,而王景民和他的母亲却仍然呆在白鹿原上的村子里务农。对于王景民的父亲来说,

6、当厨师,而且是进入体制内当厨师,让他拥有了一个稳定且又能发挥一技之长的饭碗,这似乎是王景民父亲对自己的最高期许。从此王景民的父母过了一辈子两地分居的生活,父亲只在公休假期才回到原上看望他们。王景民有两5个哥哥,在择业上多少受了父亲的影响。王景民的大哥也进了新组建的钢厂,成了一名钢铁工人。二哥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不用“熬相公”也当上了厨师,在“公家”办的韩城煤矿餐厅工作。王景民排行老三,年纪虽最小,是这个家庭里书念得最多的一个。白鹿村人迟早要跪倒在祠堂王景民回忆,他那会儿上学的学校是由一座娘娘庙改造而成的。学校院子正中做操的地方是一棵参天古柏,

7、教室四壁立着很多高大的塑像,墙上还有各种佛教壁画,这让他有一种强烈的宗教感。年少的王景民经常站在壁画前,一边认字,一边读壁画记录的佛经故事。“破四旧”时,塑像都被学生们拉倒了,壁画也被用泥破坏掉了,后来娘娘庙被彻底推倒,在原址上重建了学校。王景民初中只上了一年,“文革”就开始了,他辍学在家,后来农村初中改成了高中,王景民又上了两年高中。王景民记得,上高中时连课本都没有,上课的内容很多都是老师摘抄《人民日报》的社论,然后刻蜡版、人工油印,有多少学生就印多少份。大多数上课时间是下地劳动,修围墙、捡玉米粒,干各种农活。5王景民从掺了水的中学里毕业时

8、,已经到了七十年代,新中国以来人口快速增长,使白鹿原出现了学生入学的高峰。与此相对照的是,学校教师极为短缺,于是当地组建了一所简易师范学校,用来“多快好省”地培养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