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099006
大小:87.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10
《政治必修四考点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政治必修四考点总结政治必修四考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前言1.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应该是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哲学上讲的世界包括三部分,一是自然界,二是人类社会,三是人的意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又称为物质世界或客观世界;意识又称为精神世界或主观世界。3.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源于生活。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
2、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联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
3、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则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3.唯物主义及其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5、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等局限性)(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唯心主义及其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6、。(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5.什么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1)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上存在“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2)从基本派别上看,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哲学史上,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经济和政治。任何哲学都
7、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2.如何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
8、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