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095835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梁思成、林徽因中国建筑史写作表微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梁思成、林徽因中国建筑史写作表微论文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上,梁思成(1901.4.20-1972.1.9)无疑是最为杰出的先驱。他广泛的影响今天已波及中国建筑领域的几乎所有分枝,如教育、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文物建筑保护。不过,他最重要的成就还在于他对中国建筑史的开拓性研究。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1927年同时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学院。梁思成随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中国艺术史,但他很快发现西方学者对于中国建筑的研究难以令人满意,所以仅仅三个月后便离开了哈佛。1928年夏天他回到中国,创办并主持东北大学建筑系。1931年,他和林徽因
2、搬回北京.freelesFergusson)所写、1876年出版的《印度及东方建筑史》(HistoryofIndianandEasternArchitecture);另一部是1896年出版的《比较法建筑史》(AHistoryofArchitectureOnTheparativeMethod),它的作者也是英国人,即另一位著名建筑史家弗莱彻尔(SirBanisterFletcher)。对弗氏来说,欧洲建筑是“历史的建筑”(HistoricalArchitecture),它的发展过程体现在从古埃及到现代英国的建筑之中,具体表现为由古典建
3、筑所代表的梁柱体系建筑向哥德式建筑所代表的拱券体系建筑的转变。而中国、印度、日本和中美洲国家的建筑是“非历史的”,其最大特点不在于它的结构而在于它的装饰,它的装饰设计“往往超过了其他方面的考虑”27。弗氏的“非历史的建筑”这一概念借用了黑格尔对于中国和印度历史所用的“非历史的历史”(unhistoricalhistory)一语28。在黑格尔的哲学和历史学框架中,历史就是绝对精神或理念不断显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因此体现了进步的程度。将非欧洲的建筑称作“非历史的建筑”与欧洲建筑相对比,弗莱彻尔否定了它们所体现的理念,也就把它们排斥在世界建
4、筑发展的主流之外。福格森则说:“中国建筑和中国的其他艺术一样低级。它富于装饰,适于家居,但是不耐久,而且完全缺乏庄严、宏伟的气象。”29他还说:“中国建筑并不值得太多的注意。不过,有一点启发的是,中国人是现在唯一视色彩为建筑一种本质的人。事实上,对他们来说,色彩比造型更重要。……在艺术的低层次上做到这一点虽毋庸置疑,但对于高层次的艺术来说则令当别论”30。梁思成、林徽因的中国建筑史研究和写作,从一开始就可以被视作是对福格森和弗莱彻尔观点的反驳。例如,林徽因的《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徵》一文在立论上就明显针对了他们的观点。她说31:因为后
5、代的中国建筑,即达到结构和艺术上极复杂精美的程度,外表上却仍呈现一种单纯简朴的气象,一般人常误会中国建筑根本简陋无甚发展,较诸别系建筑低劣幼稚。这种错误观念最初自然是起于西人对东方文化的粗忽观察,常作浮躁轻率的结论,以致影响到中国人自己对本国艺术发生极过当的怀疑乃至于鄙薄。她还说32:中国建筑的美观方面,现时可以说,已被一般人无条件的承认了。但是这建筑的优点,绝不是在那浅现的色彩和雕饰,或特殊之式样上面,却是深藏在那基本的,产生这美观的结构原理里,及中国人的绝对了解控制雕饰的原理上。1920年由茂飞计的燕京大学,忠实地表现了中国建筑
6、的特徵。梁思成和林徽因从研究中国建筑的结构原理入手,指出它在不同朝代由于结构构件的功能变化而导致的形式变化和发展过程,因此赋予中国建筑一个与西方建筑相同的“历史的建筑”的地位。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采用了西方建筑史家制订的结构理性的评价标准来审视中国建筑,因此使中国建筑获得了一种在当时具有普遍性的建筑美学的认证。如果我们仔细比较,还可以发现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一书(1944年)在结构上还模仿了弗莱彻尔著作的体例。例如,弗氏对于每一个建筑体系的介绍都分为“影响”、“建筑特徵”、“建筑实例”和“比较”四个部分。他的“影响”部分包括了地理
7、、地质、气候、宗教、社会政治和历史等方面,而“比较”部分包括了平面、墙体、门窗、屋顶、柱、装饰等内容。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则在绪论中讨论了环境思想、道德观念、礼仪风俗对中国建筑的影响,而他对每一时期建筑的分析都分为“大略”、“实物”、“特徵”等节,并在“特徵”节中分析型类和细节,这就使读者完全可以把这部书当作弗氏著作中有关中国建筑的章节的替代材料。在叙述上,梁、林的中国建筑史写作还体现出一种很明显的比较意识,他们经常有意将中国建筑与希腊罗马建筑所代表的西方古典建筑以及哥德建筑进行比较,正如林徽因在为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所写的《
8、绪论》中说33:就我们所知,至迟自宋始,斗拱就有了一定的大小权衡;以斗拱之一部为全部建筑权衡的基本单位,如宋式之“材”、“契”与清式之“斗口”。这制度与欧洲文艺复兴以后以希腊罗马旧物作则所制定的法式,以柱径之倍数或分数定建筑物各部一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