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林徽因诗歌研究综述(终稿)

新世纪林徽因诗歌研究综述(终稿)

ID:11090364

大小:8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0

新世纪林徽因诗歌研究综述(终稿)_第1页
新世纪林徽因诗歌研究综述(终稿)_第2页
新世纪林徽因诗歌研究综述(终稿)_第3页
新世纪林徽因诗歌研究综述(终稿)_第4页
新世纪林徽因诗歌研究综述(终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世纪林徽因诗歌研究综述(终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宁波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写作训练·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题目:新世纪林徽因诗歌研究综述学院名称:宁波工程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092姓名:沈婷婷学号09409010206指导教师:陈莉萍职称副教授定稿日期:2012年1月12日写作训练·文献综述前言:素有“一代才女”之称的林徽因,是现代文学领域研究的一个“冷门”作家。作为后期新月诗派的女性诗人,她留下的诗歌数量虽然不多,但以卓尔不群的创作姿态、超凡的艺术悟性与思想深度,在新诗拓荒之初开垦了一片润泽的土地。上世纪对林徽因诗歌作品研究从陈梦家到石灵到邵燕祥,总体上文

2、献屈指可数,但是评价不低,诗人邵燕祥认为林诗:“在艺术上与徐志摩、闻一多、冯至、卞之琳写得最好的格律诗相比,也是没有愧色的。”而进入新世纪的十年间,专家学者对这位才女所作诗歌的关注度日益提升,随之而来的对其诗歌研究的文献数量也逐步增多。通过数据库检索2001年起的十年间,关于“林徽因诗歌”研究共45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41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4篇;尚无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尽管数量上看有了突破,但在研究的范围、深度上都还比较有限,学界称此为这种研究还需要“拓荒”。本文试图

3、对2001年至2011年间有关林徽因诗歌研究的进展和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整理,力求展现这一时期林徽因诗歌研究的热点,创新点和不足之处。主体部分:从2001年起的十年间,大多数学者从林徽因诗歌的艺术特色、诗歌内容和诗人整体创作这三方面入手,对林徽因的诗歌展开细致入理的剖析,而在这所有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把研究的热点与重点落在对其诗歌艺术特色的研究上。一、诗歌艺术特色的研究2001年到2011年这十年间,对于林徽因诗歌艺术特色的研究,是层出不穷的,这是对她诗歌研究的热点所在。综观这十年的研究,学者们对林徽

4、因诗歌艺术特色的探寻又是广泛而具体的。总体而言,对其诗歌艺术特色的研究又以以下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其一是诗歌艺术特性的研究,其二是语言审美特征的研究,其三是诗歌情感特色的研究。(一)诗歌艺术特性的研究对于林徽因诗歌艺术特性的研究,吴积雷、班业新、邹姗姗等几位学者的眼光较为独到,也较为可取。吴积雷在《从容漫步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林徽因诗歌艺术探微》一文中,对于林徽因诗歌的艺术特征做了如下概括:林徽因的诗,上接我国根深蒂固的诗词传统,外应世界诗艺潮流的变化,融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现代诗艺于一炉,体现出古典与现代的

5、双重色彩,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取得了较高艺术成就。吴积雷:《从容漫步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林徽因诗歌艺术探微》,载《理论月刊》2006年第9期,第121页写作训练·文献综述接下来,她又在具体的文本中认为,林徽因的诗歌以娴熟的技巧,通过画面效果和意象堆累,来展现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而其中所营造出来的意境,都饱含深厚悠长的古典韵味,传达出一种静穆慰藉的古典美。而班业新、邹姗姗两位学者对林徽因诗歌艺术特性的分析更具哲学性。他们在《存在于体验——林徽因诗歌艺术分析》一文中认为,林徽因诗歌的艺术形式与诗人自身内在的

6、生命体验是一致的,体现了诗人对形而下现实生存和形而上生命存在的观察和思考。它以意象的平凡朴素、语言的凝练工整及哲学意蕴的强烈穿透构成了整体风格的轻灵深邃。这样哲理性的分析,又将对林徽因诗歌艺术特性的研究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学者王应槐在《我在轻轻的独语——林徽因诗歌散论》中提及的一点,可谓偏僻入理,他说:林徽因诗歌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是对诗歌艺术孜孜不倦的美学追求,其语言色彩斑斓、意境华丽精美、倾心于创作时的灵感迸发。王应槐:《我在轻轻的独语——林徽因诗歌散论》,载《青年作家》2010年第6期,第12页陈国恩、

7、王一珂在《游走于多重文学思潮之间——论林徽因诗歌创作道路》一文中,通过分析林徽因生活的时代现状和她各个时期的诗歌创作风格,认为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风格的消长几乎贯穿了林徽因诗歌创作的全过程,因而她的诗感伤而不颓废,简约而不晦涩,充分显示了中西美学融通的艺术特征。之后,南阳理工学院的熊延柳在《论林徽因诗歌的意境美》一文中,以强有力的概括性语言对林徽因的诗歌艺术特性作了如下陈述:林徽因的诗歌创作中流露出诗意的独具性、跳跃性、内涵型、情绪性、思想性、抒情性,她重视灵感的作用,要求诗歌创作有象征、有想象;由发自内

8、心的感悟、体验和情感来激发创作。她的诗歌注重对诗情的控制,渗透哲学的意蕴,因而显得含蓄隽永。熊延柳:《论林徽因诗歌的意境美》,载《名作欣赏》2011年第5期,第71页(二)语言审美特征的研究安徽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李丽在《论林徽因诗歌语言的审美特性》一文中说到:林徽因诗歌语言的审美特征表现为用音乐性语言建构节奏美意象、用色彩性语言建构感官美意象、用拟情性语言建构情绪化意象,及通过陌生化手法增大诗歌语言所承载的信息量,从而生成了诗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