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技术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应用

创新技术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应用

ID:11089857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创新技术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应用_第1页
创新技术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应用_第2页
创新技术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应用_第3页
创新技术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应用_第4页
创新技术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新技术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创新技术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应用摘 要:创新技术如何应用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是名城保护工作的新课题,结合绍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探讨了具体理论和方法,为名城保护的技术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创新技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组合应用Abstract:Howtoapplyinnovativetechnologyintheprotectionofhistoricalandculturalstreetsisnewissueinhistoricalcityprotection.Wediscussedthespecifictheoriesandmethodsaccordingtot

2、hepracticeintheprotectionofhistoricalandculturalstreetsinShaoxingandprovidedareferencetotechnologicalinnovationanddevelopmentinhistoricalcityprotection.Keywords:historicalandculturaldistricts;innovativetechnology;protectionandrenovation;combinedwiththeapplication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3、74-4144(2012)-10-55(4)5绍兴自2001年3月开始实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试点工程以来,经过十年的努力,古城内的七片历史文化街区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整治,相继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和中国民族建筑事业杰出贡献奖。在2006年6月初的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绍兴的名城保护得到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位代表的首肯,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名城保护的“绍兴模式”,并诞生了一份旨在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绍兴宣言》。取得业绩的同时,在名城保护的技术创新方面绍兴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结合绍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实

4、践,总结创新技术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工程中的应用。1 水性油漆做旧技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遵循“修旧如故,风貌协调”的原则,工程实施中需对大量普通民居的门窗、梁柱、椽子等木构件进行整修,由于木材的用量较大,旧木料来源有限,必须用新的木材来更换,从风貌角度考虑,新木材表面必须进行做旧处理。在当初的几个街区施工中,采用了木材表面火烤的做旧方法,然而经火烤处理的木材虽可达到做旧的效果,但在火候掌握、施工安全、木材保护等方面存在不少的缺陷。5(1)做旧程度难以控制。在几个街区施工中,普遍存在着木材表面烤焦、烧黑的现象,火候难以掌握,欠火、过火的木材表面做旧效果不理想。(2)施工安

5、全性差。由于施工现场多为木结构、砖木结构建筑,火烤过程中明火操作存在着安全隐患。施工中曾有因火烤引发小火灾的现象发生。(3)耐久性差。经火烤的木材,表面纤维已碳化。风吹雨打后,木材发白、变软、易腐烂。例:仓桥直街、书圣故里1号街坊历史街区中,经常被雨水溅到的木材表面已发白变色。火烤处理的方法不但影响木材的耐用性,而且有碍街区的风貌协调。鉴于木材表面火烤方法存在的诸多缺点,便尝试用油漆来替代,先后以油性清漆、调合漆、水性油漆进行做旧试验。油性清漆做旧,由于木材含水率较难控制,在含水率较高的情况下涂刷,漆膜易起泡脱皮;调合漆做旧,不但存在与油性清漆相同的缺点,而且木纹被覆盖,做旧

6、效果不理想;水性油漆做旧,利用其透气不透水的特性,克服木材含水率因素的影响,做旧效果优于前两种漆。在府山横(直)街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过程中,选用水性亚光油漆,对两间样板房进行做旧试验,经一底二面涂刷后,漆膜表面不反光,木纹通透,颜色陈旧,做旧效果理想。此后,水性油漆做旧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2 共用地沟技术5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维护生活的延续性,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解决好这个问题既能调动历史街区居民的积极性,也是保护环境,体现风貌完整性的重要举措。依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第4.5.3条的要求:历史文化街区内的

7、所有市政管线应采用地下敷设方式。[1]历史街区内道路普遍狭窄,埋地管线单独铺设比较困难。在街区的管线改造中,我们采用共用地沟的技术(图1),将电力、电信、有线电视、路灯等线路合建在沟内,改变杆线林立,架空线乱接、乱拉的局面。共用地沟两侧可埋设给水管和污水管。共用地沟分三层,上层敷设有线电视、电信等弱电电缆,中间层敷设路灯、低压、高压等强电电缆,底层可敷设雨水管。共用地沟的宽度、深度视街面的宽度和雨水管的管径和长度而定。各种管线均用套管敷设,其中路灯、低压、高压电缆配以钢管,实行静电屏蔽,避免弱电受到干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