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控制总结

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控制总结

ID:11088655

大小:28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9

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控制总结_第1页
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控制总结_第2页
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控制总结_第3页
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控制总结_第4页
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控制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控制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控制与影响因素摘要:水解酸化池用于工业废水比重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COD去除率为57.62%,BOD5去除率为51.64%,SS去除率为85.9%,氨氮去除率为32.13%,总磷去除率为62.01%。起到了良好的强化预处理作用,本文针对某水务某污水处理厂水解酸化池的实际运行情况,分别对其运行控制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指出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关键词:水解酸化池运行控制影响因素1、前言水解(酸化)处理方法是一种介于好氧和厌氧处理法之间的方法,和其它工艺组合可

2、以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水解酸化工艺根据产甲烷菌与水解产酸菌生长速度不同,将厌氧处理控制在反应时间较短的厌氧处理第一和第二阶段,即在大量水解细菌、酸化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处理奠定良好基础[1]。目前,该工艺已在某水务某污水处理厂得到成功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设计简述本工程水解酸化池分为两组,单组设计水量为2万m3/d,设计平均停留时间为5h,最大流量下停留时间为3.54h,

3、平面尺寸为48.85m×12.73m,由于施工设计等原因,有效容积为7327m3,实际平均停留时间为4.4h,最大流量下停留时间为3.12h,每池采用31套布水器,每池设计14套排泥管。3、目前运行情况目前运行效果良好,COD去除率为57.62%,BOD5去除率为51.64%,SS去除率为85.9%,氨氮去除率为32.13%,总磷去除率为62.01%。表1水解酸化池进出水水质项目CODBOD5SSNH3-NTPB/C进口出口平均值52821357.62%17781.051.64%54871.78

4、5.9%43.2329.332.13%2.811.0062.01%0.3550.389略为提高4、控制参数与影响因素结合某水务某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情况与相关的理论研究,水解酸化池的主要控制参数和影响因素包括污泥浓度、水力负荷、泥位控制等。4.1污泥浓度污泥浓度是水解酸化池的最重要的控制参数之一。水解池功能得以完成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维持反应器内高浓度的厌氧微生物(污泥)。由于污泥受到两个方向的作用,即其本身在重力场下的沉淀作用,及污水从下而上运动造成的污泥上升运动,因此污泥与污水可充分接触,达到良

5、好的截留和水解酸化效果,目前污泥浓度控制在14g/l,污泥层厚度在3.7m—4.5m之间。一般建议污泥浓度控制在10-20g/l可达到良好效果。4.2水力负荷水力负荷主要体现在上升流速和配水方式的设计上,上升流速是设计水解酸化池的主要参数,一般建议上升流速设计在0.5m/h-1.8m/h,目前运行上升流速在1.34m/h;配水方式采用小阻力配水,穿孔布水管每池31套,主管为DN200,长为11m,在管子两侧45°方向开孔,每管14个孔口,具体见图1。在进行适当改造后,分枝状形式的配水形式基本上达

6、到了配水均匀的目的。图1穿孔布水管示意图图2排泥管示意图4.3泥位控制目前水解酸化池实际运行中最主要控制参数是泥位控制。每池距池底0.8m处分别设计14根排泥管,管径为DN200,每根排泥管均匀设置14个孔口,孔口形式见图2,每根排泥管负担44.4m2面积。水解酸化池排泥方式采用高水力负荷排泥,通过排泥以控制污泥面高度,高水力负荷时排泥的优点是易于控制污泥面高度,可采用泥位计控制排泥,这样系统的稳定性比较好;缺点是高负荷时污泥层膨胀率较大,污泥浓度低,后续污泥浓缩负荷大,而排泥量不够,则会造成污

7、泥溢出,对后续工艺产生不良影响。而低水力负荷时排泥浓度高,污泥排放量少,提高污泥脱水效率。但后者缺点是对污泥层的控制不易掌握,排泥量过大会造成系统中污泥总量减少而影响处理效果[2]。目前控制水解酸化池上清液在1.2m—2.0m,污泥龄在6d左右,可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5、运行结果分析与讨论5.1设计中存在的问题5.1.1布水方式配水是否均匀是影响水解酸化效果的重要因素,设计采用上部管渠配水的分枝状配水方式,由于水解池较长,前端水量大,上升流速可达2-3m/h,而末端水流较小,流速低,很难达到布水

8、均匀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对前端阀门进行改造,减少其进水,增大中部末端的水量,改造后布水均匀,处理效果有明显提高。水解酸化池的配水均匀性问题在设计时应慎重考虑。5.1.2排泥位置设计排泥管设置在距池底0.8m处,由于池底部污泥浓度较高,可达20g/l左右,几乎以颗粒形态存在,活性高,吸附水解酸化能力强;污泥层中上部污泥浓度低,主要以悬浮状态存在,活性差,吸附能力弱。而实际排泥时排走的主要是活性强的污泥,而残留系统的却是活性较差的污泥,这样排泥时处理效果会降低。因此设计中应尽量以污泥区的中上部为排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