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致病学说浅谈

中医情志致病学说浅谈

ID:11087902

大小:2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9

中医情志致病学说浅谈_第1页
中医情志致病学说浅谈_第2页
中医情志致病学说浅谈_第3页
中医情志致病学说浅谈_第4页
中医情志致病学说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情志致病学说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情志致病学说浅谈2007年6月第19卷第3中医情志致病学说浅谈滕晶齐向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1关键词中医情志致病学说七情五志情志是指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和五志(喜,怒,忧,思,恐),它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和现象所作出的情感反应,属于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只有突然的,强烈的,持久的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才会造成疾病.情志致病学说是中医病因学理论体系中"三因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情志致病是诸多心身疾病和隐性病理状态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素.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越加激烈,使得情志病的发病

2、率不断增高,因此,探讨中医情志致病学说对于临床辨识和治疗情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情志致病学说的源流发展情志致病学说源于《内经》,它形成了一套病因,病机,诊断,治疗与养生的系统体系,为后世情志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内经》认为导致情志异常的原因包括社会,自然,机体及心理四方面的因素.情志致病的机制在于脏腑气机的紊乱.《内经》重视情志诊断疾病,它主张以心理疏导结合针刺贬石和汤液进行情志病治疗,在养生保健方面提出精神情志的调适是一个重要方面,顺四时而调精养神是养生之根本.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关于情志致病的记述,主要属于杂病过程中出现的

3、情志症状.真正意义上的情志病,仅有百合病,奔豚气,梅核气,脏躁等少数病.《金匮要略》中情志病的病因病机以脏腑亏虚,七清过激为二大主因.情志病发病可见情志异常症状,如百合病,脏躁证,亦可不见情志异常症状而以气机紊乱为主,如奔豚气,梅核气等.宋代陈言根据《素问?举痛论》所论九气病证,首倡七情内伤病因论,将七情内伤作为独立的致病因素加以讨论,他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论》中说:"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也."提出"内则七情,外则六淫,不内不外,乃背经常"之"三因学说".并将这种思维模式推广于各科疾病诊治中,为七情

4、学说成熟的标志.金元时期,张从正总结了各种情志病症五十余种,他在《儒门事亲?卷三?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二十六》云:?301?"五运迭侵于其外,七情交战于其中……此轩歧所以论诸痛皆因于气,百病皆生于气",张氏认为七情致病可导致气机紊乱,内伤五脏,耗伤精,气,神,产生多种病证;朱丹溪提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百病生焉",创立了六郁之说,即气,血,痰,火,湿,食六郁,强调气郁是最主要的病因.从《内经》至元代,情志一直分别使用,情志合为一词是对"七情","五志"的简称,在中医文献始见于明代,张介宾在《类经》列"情志九气",并首提"情志病"病

5、名,在此基础上将临床上常见的情志病,总结为怒,思,忧三郁,大大丰富了情志致病学说的内容.情志致病的条件情志活动虽然可以使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某种改变,但由于人体脏腑组织对外界刺激具有一定的调节及适应能力,故一般不引起疾病.情志致病与否,取决于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外与外界环境变化和不良刺激的影响有关,在内主要与人的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外界环境的变化包括自然,社会,人文环境等多个方面.如气候的变化,社会地位的改变,战争创伤等,皆可对情志致病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良刺激要考虑刺激的强度和时间.刺激量过大,如暴怒,骤惊,狂喜等,往往起病急骤,在短时间内

6、超过机体可以承受的限度,使机体出现严重的病理变化.刺激的时间是指有时情志刺激量不大,但作用时间持久或反复多次作用于机体也能致病,如长期抑郁,久悲等.情志致病虽离不开外因的影响,但外因往往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人的体质是由先天禀赋与后天发育共同构筑而成,具有相对稳定的生理特性.由于个体体质的不同,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与耐受力上存在着差异,在多种条件相似的情况下,感受同样的外部因素,是否引起疾病,引起什么性质的疾病,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倾向如何,都有所不同.由此可见,外因在情志致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扳机"作用,内因才是影响病变的基础和主体,情志致

7、病往往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此,童园园提出了"情志致病阈"的概念,即个体对外界精神刺激的应激抗御能力和自我调节程度的差异,"阈值"的水?302-平不仅反映了个体对情志变化的生理调节范围,同时时也是衡量精神刺激强度及其是否致病标准[.情志致病的特点I情志致病伤及五脏人类的情志是精神意识活动的外部表现,精神是物质实体的产物.中医认为情志的产生是以五脏的精气为物质基础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情志内应五脏,"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不同的情志变化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

8、生不同的病理变化,"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悲伤肺,恐生'肾".但总的来说,情志致病是使脏腑问的平衡协调关系受到破坏,使整个人体代谢功能发生异常,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人生七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