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085461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再思考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再思考论文内容摘要: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环境,迎来了艺术设计的新时代。应时代要求,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转变原有的人才模式,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我国设计艺术教育前进的方向,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内容摘要: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环境,迎来了艺术设计的新时代。应时代要求,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转变原有的人才模式,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我国设计艺术教育前进的方向,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模式观念更新在知识经济时代,艺术设计将成为人类十分主动和相当自觉的一种行为。大至建筑、环境、公共艺术、城市规划,小至食品、服饰、生活用品、劳动工具等,总之,人类一切
2、生存空间、物质和生活方式,都要经过精心而富于创意的设计,人类将生活在一个经过了设计并不断被设计着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之中,甚至达到离开设计便无法生存的地步。也就是说,在这个新世纪,设计本身将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将成为一种历史沿革的文化。因此,我们称这个世纪为“设计文化的时代”。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或是否自觉,它都将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推动着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宏观环境的新特点对艺术设计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需要从政治、思想、理论、科技、文化、法律等方面提供保证。但最根本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人是社会的主体,人文素质的高低决
3、定社会的文明程度。我们应当看到,当前设计艺术和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文理结合,人文、社科已成为人才整体素质培养的基础,这已成为未来专业改革的趋势。因此,专业上要进一步拓宽,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适应面广、应变能力强的人才,已经成为20纪的必然趋势。目前,社会对设计艺术人才的需要,已经呈现出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特点。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国家对艺术设计事业发展的需求,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新人才,首先就要转变原有的人才模式,更新教育观念。从设计艺术的人才模式来说,就要把现在比较单一的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转变为进行知识、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教育,把专业教育与知识
4、教育结合起来。即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教育,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逐步建立起厚基础、宽知识、能力强,素质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要进一步强化现代教育的意识。社会进步要求人才的素质全面提高;市场经济,要求人才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人才有更高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高科技的兴起,要求人才具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基础和掌握现代技术的能力;加强与国际接轨,要求人才对世界文化有更深入了解和批判吸收的能力。总之,教育要为现代化服务,教育思想首先必须现代化。在推进艺术设计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就世界范围来看,著名学科教育的发展
5、都强调其特色性,结合中国的国情,办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才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方向。我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和其他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多民族性,决定了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特定性。我们不能无视自身的文化背景去完全接受和模仿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而是应积极地去创造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模式。一、积极引进并消化发达国家的设计教育模式毋庸置疑,我国近代高校设计教育的产生和近几十年的变化、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西方及日本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的影响,特别是在最近的20年中。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门的打开,西方和日本的各种
6、不同的设计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不断传入我国。确实,这些都给我们的设计艺术教育带来了一些推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西方和日本的设计教育的历史缺乏一种系统和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对他们近现代学校设计艺术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各国设计教育思想、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的影响等史实了解甚少,所以在面对不同国家的各种设计教育思想理论和经验时,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进行有效的借鉴,于是,“生搬硬套”“模仿抄袭”甚至“牵强附会”的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我国设计教育研究领域的力量相对薄弱,这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或加剧了我国设计艺术教育领域的混乱局面,影响了我国设计艺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和有序发展。总之,引进
7、是对的,但我们必须进行消化,在消化当中有效地结合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建立中西融合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二、“尊重传统,把我们的国粹引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理念中去”从文化的观点看,人、社会和自然构成了一个世界的有机整体。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环境,任何民族的造物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环境。在造物的同时也确定了自身特有的审美观念,形成了独到的艺术风格和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出不同社会结构影响下所产生的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