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塔尔效应和皮格马力翁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和皮格马力翁效应

ID:11080085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9

罗森塔尔效应和皮格马力翁效应_第1页
罗森塔尔效应和皮格马力翁效应_第2页
罗森塔尔效应和皮格马力翁效应_第3页
罗森塔尔效应和皮格马力翁效应_第4页
资源描述:

《罗森塔尔效应和皮格马力翁效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罗森塔尔效应和皮格马力翁效应1948年,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在揭示人类社会活动的建构特征时,提出了“自我实现的预言”的概念。意思是说,一个本来属于不实的期望、信念或预测,由于它使人们按想象的情境去行动,结果导致最初并非真实的预言得到应验,变成了现实。1953-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R·罗森塔尔作为博士研究生在加利福利亚大学从事博士论文研究时,发现了一个“差点使自己的论文毁掉”的情况:看上去自己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引导着被试朝自己的研究假设和期望的方向做出反应。由此,罗森塔尔想到,如果真的是无意识的人际期望效应影响了研究结果,那么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就可以通过几名实验者再现这一现象。其后

2、,罗森塔尔在实验室中做了一系列实验。研究的主要情境是实验者要求被试对人们的照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实验者对被试产生高评价期望时,被试对照片的评价就高些;当实验者对被试产生低评价期望时,被试对照片的评价就低一些。1959年,罗森塔尔把自己的论文分别寄给一家知名杂志和美国科学促进会,结果让他啼笑皆非:在1960年的某一天,他同时收到了杂志的退稿信和美国科学促进会颁发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奖。为了检验在实验室研究中揭示的人际期望效应的普遍性,罗森塔尔随后以动物(大白鼠)作为被试又进行了实验研究。他告诉半数参与研究的实验者,实验用的白鼠善于走迷津;而对另一半实验者则说实验用的白鼠不善于走迷津

3、。结果显示,认为白鼠善于走迷津的实验者所在组的白鼠,学习走迷津时的表现,都优于认为白鼠不善于走迷津的实验者所在组的白鼠。这进一步证明了期望效应存在的普遍性。罗森塔尔并未由此止步。他想,如果实验者期望白鼠聪明,白鼠就变得了聪明,那么教师期望学生聪明,学生就可能变得聪明。为了检验这一假设,1964年,罗森塔尔与加利福尼亚一所小学的校长里诺·雅克布森合作,开始以小学生和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实验的大致程序是这样的:先对1至6年级的18个班的小学生进行一次名为“预测未来智力发展测验”而实为智力测验的测试。然后,在实验班级中随机抽取约20%的学生,并告诉这些班级的教师“通过测验显示,

4、这些学生的智力将在未来的8个月中得到令人惊讶的发展”,从而使教师产生对这一发展可能性的期望。8个月后,又进行了同样的智力测验。结果发现,那些被期望智力会得到大发展的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被期望的学生,在智力测试的分数上明显高于其他学生。这表明,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会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罗森塔尔把这一现象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相传,他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擅长雕刻。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他理想中的美女雕像,并且真诚地爱上了她。他天天与和雕像依伴,把她当成真人,为她穿戴美丽的衣装、项链、戒指……4在庆祝爱神阿芙罗狄忒的节日中,他祈求上帝赐予自己一位如

5、这一雕像的妻子。终于,他的真挚爱情和真切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罗狄忒,阿芙罗狄忒给了雕像以生命并赐名为盖拉缇亚,皮格马利翁如愿以偿地娶了盖拉缇亚为妻。】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以《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为题发表了研究成果,在美国教育界引起了极大反响。热心者毫无批判地接受了这一研究结论,并把它作为消除教育不平等的关键。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学者对这一研究结论提出怀疑,并对实验的科学性提出批评。首先对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的研究提出批评的,是著名的心理测量学家罗伯特·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创始人爱德华·桑代克之子)。1968年,他在《美国教育研究杂志》发表关于《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的书评。在

6、这篇评论性的文章中,桑代克首先指出:“不管我说什么,我都可以肯定,这一研究(皮格马利翁效应)都将成为经典——它将被广为引用而且很少会被批判性的考证。”接着,他用生硬而痛惜地口气说:“唉,它在技术上是如此地有缺陷,以至于我们只能对研究者忽视了这些缺陷而表示遗憾。”在桑代克看来,这项研究的数据表明,研究者所用的测验(TOGA)或测验程序有问题。要知道,参与该研究的一个一年级班的19名学生,初测时的平均推理智商只有31,这几乎等于是痴呆!事实上,参与实验的一年级总共63名学生的平均推理智商也只有58。桑代克推测,这个智商分数意味着学生在智力测验中得到的原始分数在2分左右,而即使学生对智

7、力测验胡乱回答,也不至于达到这个程度。而且,在后测中二年级6个推理智商达150的学生,平均年龄是7.5岁,标准差达到40.71,这也不可思议。由此,桑代克所下的结论是,该研究中的智力测验“完全没有价值,没有意义”。1969年,罗森塔尔在《美国教育研究杂志》上撰文对桑代克的质疑作了回应。他解释说,自己所用的智力测验没有大的问题,测验结果出现波动是正常的。对于6个学生智商发展到150,他解释说,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年龄是生理年龄的1.5倍,根据心理年龄/生理年龄×100的智商计算方法,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