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晚粳武运粳7号作连晚高产栽培技术组合研究

优质晚粳武运粳7号作连晚高产栽培技术组合研究

ID:11078332

大小:2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9

优质晚粳武运粳7号作连晚高产栽培技术组合研究_第1页
优质晚粳武运粳7号作连晚高产栽培技术组合研究_第2页
优质晚粳武运粳7号作连晚高产栽培技术组合研究_第3页
优质晚粳武运粳7号作连晚高产栽培技术组合研究_第4页
优质晚粳武运粳7号作连晚高产栽培技术组合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优质晚粳武运粳7号作连晚高产栽培技术组合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优质晚粳武运粳7号作连晚高产栽培技术组合研究稻作技术中固弗未2007年第5期优质晚粳武运粳7号作连晚高产栽培技术组合研究范友胜甘传良卢爱芳朱强国李强孙茂虎周兵方先和(安徽省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庐江2315OO)摘要:采用五元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武运粳7号作连晚栽培的移栽期,基本苗,施氮量,施钾量及不同时期的氮肥施用比例与产量的关系,总结出该品种作连晚栽培单产8500kg/hm2以上的适宜农艺措施为:移栽期7月22~24日,基本苗150155~/hnt,纯氮施用量258~266kg/hnt,氧化钾施用量l57

2、~l64kg/hm2,氮肥施用比例为基肥31%~33%,蘖肥29%~27%,拔节壮秆肥21%一23%,穗肥19%~17%左右.关键词:连作晚稻;高产栽培;数学模型;武运粳7号武运粳7号是江苏省武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晚粳品种,该品种被引进安徽省庐江县种植后,表现出优质,高产,抗性好,适应性强等优点,为研究其作连晚高产栽培规律,笔者于2004年开展了本试验.1材料与方法试验采用五元二次旋转组合设计5(1/2实施),以产量(Y)为目标函数,选择移栽期(X.),基本苗(x),纯氮量(x),氧化钾量(X),氮肥施用比例

3、(X)五项措施作为决策变量.因素水平及相应编码见表1.试验在庐江县同大镇薛家圩村进行,土壤为沙泥田,肥力水平中等,有机质2.0%,全氮0.108%,速效磷11mg/kg,速效钾46mg/kg.6月25日播种,7月26日移栽,共36个小区.为提高试验的准确性,10个零水平处理中的9个作等间排列,其余处理随机排列(见表2).小区面积20m2,区问筑保肥土埂.磷肥每hm2用普通过磷酸钙900kg作基肥一次性施人;钾肥按试验设计用量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氮肥按设计比例及用量,分基肥,蘖肥(栽后5d),拔节壮秆肥(8月16FI),

4、穗肥(9月7FI)施用.其它栽培管理措施同大田生产.2结果与分析2.1回归模型的建立根据小区单产(表2),按照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原理,利用微机,建立五因子与产量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为:Y=8645.O0+36.25XI+130.O0X2+116.25X3+38.75X4+75.O0X5+35.63X1X2—159.38X1X3—112.50XlX4+33.75XIX5—213.75X2x3+133.13X2X4—80.63X2X5+84.38X3X4+9.38X3X5—101.25X4X5—63.24XI一228

5、.24X2一158.87X3一51.99X4一98.87X(模型1)对该方程进行方差分析,F失:3.20<F㈣(6,9)=3.37,失拟不显着.F回=3.44>F㈣(2O,15)=3.37,复?48?表1因素水平编码表因子间距一2一lOl2移栽期(X.)5(d)07—1507—2007—2507—3o08一o4基本苗(x:)3o(万/h)9912o15o18021o纯氮量(x,)45(kgA~)150195240285330氧化钾量(X)45(kg/~)60lO515o195240施氮比(x)基ll234

6、5蘖一15432l拔lOl234穗一l4321O相关系数R=0.9061,皆达极显着水平,证明该数学模型拟合性较好,可对回归方程进行统计分析.对偏回归系数进行t检验,b.,b,b,b,b35不显着,其余各项达弱显着,显着或极显着水平.根据统计分析要求,剔除不显着项,方程进一步优化为:Y=8645.00+130.00X2+116.25X3+75.00x5—159.38X1X3—112.50XlX4—213.75X2X3+133.13X2X4—80.63X2X5+84.38X3X4—101.25X4X5—63.24X12

7、—228.24X2一158.87X3一51.99X4一98.87X5(模型2)2.2影响产量的主导因素各因子对产量作用效应的大小,可根据回归方程(模型2)中各因子1次项,2次项回归系数绝对值之和的大小来确定.据此,五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为:xz>x.>x>x>x.在本试验条件下,栽插基本苗数,氮肥用量,不同时期的施氮比例,移栽期的早迟,钾肥用量等五因子均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2.3单因子效应分析单因子效应分析采用降维法,将"模型2"中5个因子的任意4个固定为零水平,得到另一因子在【一2,+2】

8、之间变化时的偏回归方程:移栽期(X1)Y=8645.00—61.24X1基本苗(X2)Y=8645.00+130.00X2—228.24X2纯氮量(X3)Y=8645.00+116.25X3—158.87X3收稿日期:2007—07—19氧化钾量(x)Y=8645.O0—51.99x施氮比(x5)Y:8645.00+75.o0x5—98.87x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