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的民生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的民生思想 新中国成立之时,由于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不可能立即恢复,再加上当时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我国人民的生活面临着许多严峻的困难。作为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在领导和组织全国人民恢复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对我国的民生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论述,形成了他在建国初期关于民生问题的思想。了解建国初期周恩来的民生思想,对于进一步认识他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的卓越贡献,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初期的历史,都有一定的必要。 一 建国之初,周恩来在解决我国民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过程中,对这些问题作了相关的论
2、述,提出了他在这些问题上的思想。 关于恢复生产。发展生产,始终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建国之前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指出:在已经获得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权的区域,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1]。周恩来在建国之初就指出:我们新中国的基本任务是生产,当前生产任务的重心是恢复而不是发展。他的这个论断,既体现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又符合建国之初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要把重心放在恢复生产上,因为恢复了才能发展。对于恢复生产问题,他指出:农业的恢复是一切部门恢复的基础[2]4-5。在城市,其重点在恢复工业生产,而不应该在商业
3、上,宁可多注意手工业。[3]877周恩来之所以重视农业、工业包括手工业的恢复,其出发点就是尽可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农业、工业恢复了,商业的恢复才有产品基础。关于开源节流。开源节流不但是人们过日子的办法,特别是过紧日子时的办法,对于国家来说也是这样。周恩来说:源开得越多,源与流的比重就会好起来[4]13。关于开源,他指出:我们开源主要是来自农村的负担、城市的负担、国家企业的收入和借债。对于农村负担,他说:老解放区过去的负担很重,从抗日战争以来12年没有得到喘息的机会,但现在仍然不能减少。因为战争还在进行,新解放区税收工作还没有就绪。 对于城市负担
4、,他说:城市中的负担是工商业的税收,但不能提得很高,因为城市工商业的税收很多还是要转嫁到农民身上的[2]5-6。关于节流,他分析了当时国家的各种开支在整个预算中所占的比例,并指出:我们的开支是节约的,生活水平是低的。他还要求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2]6-7。 关于稳定物价。在建国前,新解放的大中城市中就发生了两次物价上涨风。新中国成立之后半个月,即1949年10月中旬,发生了第三次物价上涨风。这次物价上涨来势猛、幅度大,持续了一个半月之久。 1950年春节前后,又发了第四次物价上涨风。这两次物价上涨波及到全国,给国家的经济
5、恢复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周恩来分析了物价上涨的原因,他指出,物价之所以上涨,首先是因为旧中国反动势力的统治遗留下来的一个后果。周恩来还指出,物价上涨的再一个原因,是政府不得不增发货币。他说:由于还有一些地区尚待解放,还要建立海军、空军,这样,军费在财政支出上仍要占很大比重。[2]3由于对国民党军政人员采取包下来的政策,我们的军队人数和公教人员数,1949年底已达670万,1950年会达到900万。再加上我们所解放的地区扩大了,在这些新地区内一开始又不可能收入得很多。因为开支很大,票子发得很多,物价当然会上涨。[3]877面对物价上涨的状况,
6、政务院及所属的相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来稳定物价。 1950年3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由陈云起草的《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这个《决定》的贯彻执行,很快就使全国财政收支接近平衡,物价日趋稳定。 关于救灾和救济失业。由于旧中国长期水利失修,1949年全国被淹耕地达1.2亿亩以上,减产粮食220亿斤,灾民4000万人。1950年6月,淮河大决口,淹没耕地3100万亩,灾民995万人。旧中国的失业人数本来就很庞大,新中国经济改组过程中一部分不适应社会需要的企业倒闭,使失业人数进一步增加。 19
7、49年,全国失业总人数已达117万人。对于救灾,周恩来指出:救灾的根本出路在于生产,除政府采取必要的救济措施外,要根据各地条件,找出灾民生产办法,帮助灾区逐村逐户订出生产自救的计划。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及人民团体要把生产救灾作为工作的中心。[5] 对于失业工人,应以以工代赈为主,而以生产自救、转业训练、还乡生产、发给救济金等为补助办法[6]。对于失业知识分子,除尽可能介绍职业外,应本以工代赈的精神,分配他们参加各种社会服务工作,暂时无法分配工作的,应组织学习并发给失业救济金[7]。在政务院和各级政府的努力下,灾区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失业工人和知识分子也
8、陆续得到妥善安置。 二 民生问题是与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联系在一起的,为了改善国家当时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