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074708
大小:1.03 MB
页数:90页
时间:2018-07-09
《2013年高考英语七选五_答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英语总复习:“七选五”题型 “七选五”题型的命题分析 现在,全国多个省市都采用“七选五”型阅读理解题,试题模式为:给出一篇缺少五个句子的文章,对应有七个选项,要求同学们根据文章结构、内容,选出正确的句子,填入相应的空白处。《考试说明》对该题型命题目的的表述为“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构以及上下文逻辑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阅读理解选择题部分的文章是完整的,在通读文章或查读细节时,思路不会被打断。而此题型文章中有5处空白,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不明白文章的主旨和段落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
2、就很难顺畅地读下去、读明白,自然就很难选出正确答案。而一个空填错势必又影响到对另外一个空的选择。另外,此题有5个空白处,却提供7个选项,因此有2个选项是多余的干扰选项,从而又加大了选出正确答案的难度。 该题型要求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内容上的联系,理解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对诸如连贯性、一致性等语段特征有较强的意识和熟练的把握。七选五的考查要点 这一考查题型对阅读理解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即不仅要有阅读速度,要对所读文章的主旨要义、具体信息要有所了解,尤其重要的是要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区分出论点和
3、论据,并且能够把握文章的写作结构和脉络层次。 不过,只要了解了这种新题型所考查的要点,出题位置,在阅读文章时有意识地加强对文章写作思路和结构组织安排的理解,掌握英语文章常见的几种写作结构,对迅速增强此类新题型的应对能力还是非常有帮助的。七选五的解题步骤 1)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文章的开始与结束段落,尤其是文章的首段及末段末句,因为“开门见山”与“结尾总结”的写作方式为常见的写作方式,首段的末句一般是全文的主题所在,说明本文将探讨哪些内容,并简要指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时甚至会以提纲的形式进行呈现。首段的末句对于快速掌握文
4、章的主题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它是文章的主题句,就可以使读者迅速明确文章情节将如何展开,并对文章的写作主题有了整体的了解。如果末句不是主题句,则需要继续寻找。这时,可以考虑文章的写作方式是否为“结尾总结”式,如两者均可排除,则需在文章中其他段落寻找主题句,但要注意首段与末段的提示作用。 2)边读边做题,重点阅读各个问题附近的句子,圈定线索词,然后从选项中寻找相关的特征词,以确定答案。做题时可以采用代入排除法。如果一题做不出或拿不准,可先放过,继续往下读,先做容易的能做出的题,直到读完整篇文章。至此,文章的要点和主旨、各个段落
5、之间的逻辑关系应基本清楚了。将所选项放入空白处,看看是否与上下文构成语义及逻辑上的直接关系,是否符合该处语境。能否承接前后的写作线索。使文章无论内容还是衔接上都能做到通顺。 一篇文章作为一个整体,是有其写作的线索与思路的,在选项定位中,要尤其注意文章的写作线索,文章的写作思路的连贯使文章的每个段落、每个句子甚至每个短语均融为一体。如果代入选项后,发现文章写作线索中断或是前后矛盾,应更换其它选项。 3)在完成选项定位后,应通读全文,检查文章内容是否完整,语义是否连贯合理、各段落内容是否紧扣主题,语篇结构是否通顺连贯、具有
6、一致性、合乎逻辑,写作思路是否清晰明了,格式以及用语是否恰当贴切,从而判断选择的答案是否正确。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对相近选项的对比分析,个别干扰项由于与某个正确选项的内容相近具有很强的干扰性,这时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仔细甄别,排除干扰,从而得出正确选项。 要特别注意,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否定向前的选择,否则不要仓促更改。只要前两步投入了精力,动了脑筋,第一印象往往可信度很高。七选五的解题策略1)从意思上判断 在做题时最重要的是要读懂空白前后的句子,明白这几句话的确切意思,然后根据意思的连贯性或逻辑性从选项中选取正确答案。在读
7、懂意思的基础上,再利用线索特征词等进一步确认答案。2)从词汇上锁定线索 做题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保持对一些线索词的敏感,最主要的线索特征词是空白前后的名词和动词,寻找答案时注意在选项中查找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或表示同一类事物的词语等。其次是代词、数词、表示时间/年代的词、地点/名称等专有名词等。尤其是在读不懂句子的情况下,利用这样的线索词寻找答案是很有效的方法。3)从关联词上查找 由于英语的句段之间经常会运用关联词表示衔接和过渡,使文章逻辑更清楚和连贯,因此文章中和选项中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路标性信号词在选择答案时都是很重
8、要的线索。 在做题时可将这三个层面的线索很好地结合起来。例如,在看到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时,一般表示前后句子的名词或句意具有同指性;而表示转折让步关系的词则往往表示前后句子的名词同指,但句意对立,或褒贬对立或肯否对立;而表示例证关系的词则意味着在举例之前或之后有表述概念或某一观点的句子,往往会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