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休休庵本《坛经》版本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休休庵本《坛经》版本考休休庵本《坛经》版本考周春生韦光燕蒙山德异于在吴中休休庵刊梓《坛经》.初次刊行后10年,"花山禅源"万恒复在高丽翻刻此本.又16年后,报国寺秋谷再度在吴中刊刻,并经高丽传入日本.其题跋者系郑思肖和景瞻.日本国会图书馆所藏版式,纸料应系高丽之翻刻本,时间未必在延祜三年.至元本,至元二十八年南海宗宝所刊《坛经文字内容与休休庵本一致,卷前也载德异之序,该刊本据休休庵本刊梓.这表明休体庵本在刊梓一年后即已传至岭南.关键词:休休庵本《坛经》蒙山德异大德四年延祜三年作者周生春,1947年生,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韦光燕,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坛经》流传
2、较广的有敦煌本,惠昕本,契嵩本,德异本(即休休庵本系统)和宗宝本等.以往的研究对前三种版本和宗宝本较为注意,对德异本则不太重视',.休休庵本是"幼年尝见古本"全帙的"古筠比丘德异",因"《坛经》为后人节略太多,不见六祖大全之旨",遂"遍求三十余载",终"得通上人寻到全文",于元初至元二十七年(1290)"刊于吴中休休禅庵".此后,该刊本即由国内传至海外,并在韩国,日本一再翻刻,广为传布.多年来,在休休庵本《坛经》的刊梓和流行中一直存在不少误解和有待澄清之处.休休庵本的刊梓者系蒙山德异,上海图书馆现藏有其于元至元二十七年吴中休休庵所刊刻本.德异号蒙山,出家师从临济宗大师皖山正凝(
3、1191—1274),与雪岩祖钦(1217—1287),高峰原妙(1238--1295),绝学世诚(1260--1332)等同时,为宋末元初人!.其所度弟子以"志行愿清普贤妙道智慧圆明真宗河绍"等l6字为宗派一.休休见胡适:《胡适论学近着》,平装本第一集上册,《坛经考之一》(《跋曹溪大师别传》),《坛经考之二》(《记北宋本的六祖坛经》);印顺:《中国禅宗史》第六章《坛经之成立及其演变》,上海书店,1992年;宇井伯寿:《禅宗史研究》第一章《坛经考》,岩波书店,1935年;柳田圣山:《初期之禅史》二,《禅的语录》三,筑摩书房,1976年;郭朋:《坛经校释》,中华书局,1983年:
4、《坛经导读》,巴蜀书社,1987年;《坛经对勘》,齐鲁书社,1981年;周绍良:《敦煌写本坛经原本》,文物出版社,1997年等.-哈佛燕京图书馆藏隆庆三年(1569)平安道祥原地大青山解脱寺所刊《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前德异:《六祖法宝坛经序》.《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释家类),95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宋濂:《宋景濂未刻集》卷下(妙:果禅师塔铭),31—35页;释大新:《蒲室集》卷十二(豫章般若37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第4期庵一名圆觉寺,又名普光王禅院,系德异于南宋咸淳十年(1274)创建,位于苏州申庄前北口,小莲河桥西.德异着有《蒙山和尚普说》4卷,系元释吾
5、靖等辑集,北京图书馆藏有该书的明抄本.哈佛燕京图书馆则藏有明成化二年(1466)韩国翻刻的《蒙山和尚六道普说又藏有明隆庆三年(1569)朝鲜平安道祥原地大青山解脱寺据休休庵本韩国翻刻本重刊的一部《坛经》.其卷末附记日:.先是行於东国者有数本焉,率皆举略而遗全,循讹而失正.……中吴体体蒙山异老……寻得大全之古本,既板而寿其传,……又欲广其法施也.越大德二年春,附商寄来,嘱以流通.法施之愿,予之不浅,得之庆幸.遂乃重镂,庶流布於无穷也.所期参玄之士,但向未开卷前着得活眼,续佛慧命.慎莫泥句沉言,灭胡种族,其有兹乎!四年.此跋无作者落款,四年是否为大德四年亦无法确定.笔者通过韩国学者
6、的帮助,最终获得了原本藏于汉城大学,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韩国黄海道遂安土阿达山青奄寺据休休庵本韩国重刊本翻刻的《坛经》复印本.其卷末附记在"四年"下较解脱寺本多出"庚子七夕住花山禅源万恒谨题"一行共13字.据此可知,蒙山德异在休休庵本《坛经》刊行8年后,曾托商人将其送交万恒(1249—1319),并于2年后即大德庚子,亦即大德四年(1300)在韩国刊行.按李齐贤《益斋集》卷七《慧鉴国师碑铭》所载,"万恒,俗姓朴氏.考进士,讳景升.……师以儒家子为僧.……中吴异蒙山见其文偈,叹赏不已,赓和十数,仍贻书致古潭之号.延祜已末……化,……寿七十一."万恒住花山禅源,以"海东曹溪山
7、修禅社万恒"享誉中韩,又与德异向有交往.休休庵本《坛经》刊行后,除了曾在大德四年重新镂板外,还曾在延祜三年(1316)再次刊板.一般认为,日本国会图书馆所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系延祜三年高丽刻本,自高丽传人日本.此说值得商榷.从韩国国立图书馆等收藏的玉泉寺本等《坛经》来看,延祜本也曾于明代在韩国重刊.延祜本《坛经》卷首亦载"古筠比丘德异"所撰《六祖法宝坛经序》,显然是据休休庵本重刊.卷末则附录所南翁,景瞻所作二跋.前者云:《坛经》乃述六祖禅师本末与夫接门弟子问答之语.其辞直截,豁露分明,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