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ID:11058177

大小:4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9

当前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当前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当前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当前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当前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前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前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自80年代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引入我县以来,水稻生产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但由于受传统直播技术影响,使这一先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跑样走形,直接影响到我县水稻育苗移栽(插秧、抛秧)的顺利进行。现在的生产技术多是建立在“高产、多抗”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在播种时间的安排、施肥的时间、次数和量、病虫草害的控制、水分管理、收割翻晒的管理等方面与优质稻生产不相适应,出现倒伏、减产、整精米率低等问题。下面我就五个方面对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讨论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仅供参考

2、。一、育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播种量过大在育秧过程中,不论是新开发稻区还是老稻区,播种量过大的现象都有所发生,实际操作时,机插每盘播种量增加到150~250g,抛秧每孔增加到8~10粒,甚至10粒以上。由于播种量过大,造成秧苗瘦弱,色泽不正,移栽到本田后,表现为缓苗慢分蘖力差。因此,一定要按标准适量播种,机械插秧播种量以每盘100~130g为宜,手插秧以300~350g为宜。抛秧以每孔4~6粒种子为宜。62.炼苗存在的问题 炼苗是预防生理性立枯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生理性立枯病的发生与早春气温的变化

3、有很大关系,一般连续出现10℃以下低温或温度不稳定,忽高忽低的时候就极易发病。我县部分水田区由于延后炼苗时期,一叶一心到二叶一心期床内温度经常超过30℃,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秧苗的素质,削弱了秧苗抗低温的能力,一旦遇上不良气候条件,加重生理性立枯病的发生程度。由于延迟炼苗时间或者不炼苗,再加上播种量过大,就会形成"牛毛苗":绒密、细长、娇弱、抗逆性差、易得病,秧苗上插秧机后很容易被拦腰切断或损伤根系。因此,水稻育秧工作中,应重视炼苗,应在秧苗出齐后一叶一心期开始炼苗。刚开始通风炼苗时,要在秧床背风

4、面小量通风,随苗龄的增加和气温的升高而逐渐增大通风量,当昼夜平均温度稳定在12℃以上时,可揭膜完全通风。通过炼苗,来增强秧苗耐风寒、抗病的性能。3.立枯病的防治问题 立枯病是水稻苗期最容易发生的病害,而且发病后扩散迅速。防治立枯病除了要及时炼苗外,重要的措施还有苗床酸化水处理和药剂处理等。二、移栽中存在的问题61.合理密植水稻的产量构成为:穗数×穗粒数×粒重。根据我县目前的情况看,由于秧苗质量较低,秧苗移栽到本田后损伤较多,补苗工作不能及时跟上,造成基本株数不足,平均每平方米不足30株,每亩达不

5、到2万株,每亩成穗数在20万左右,很难获得500kg以上的较高单产。几年前,五常市一农民获得单产水稻722kg/亩,是典型的高产地块,获得高产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抓住了基本苗数,从而保证了亩有效穗数。这块地平均每亩;基本苗为2.6万株,每亩成穗数高达343万个。在实际生产中,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应精心插秧、抛秧,做好补苗工作,使每亩株数达到2.0~2.5万个,每株4苗左右,基本苗达到9~11万/亩。2.移栽时间拖后近年来,随着水田面积的不断扩大,6月移栽的比重越来越大,大致有25%的秧苗不能在6月

6、1日前完成移栽。实践证明6月10日移栽的水稻要比5月25日移栽的减产10%左右,所以还应该严格要求"不插6月秧"。还应该大力推广以4月15~25日育秧,苗龄在30~35天,5月15日~6月1日前完成移栽为最佳时期。二、水层管理和施肥问题1.水层管理6水稻秧苗移栽到本田以后,科学地利用水层,可对水稻生长发育起到合理的促控作用,目前我县的水稻生产中,在管理水的问题上存在以下问题:水层无明显的深浅变化,缓苗期部分田块水层过深而造成漂秧现象(抛秧田比较严重)。分蘖末期不能排水晒田而造成无效分蘖增多,成熟

7、期往往由于水层过深而造成贪青晚熟(近几年,水源紧张,特别是井灌区水源特别紧张,已至于农民不愿意晒田。)。所以,插秧、抛秧后应保持水层5~6cm,突出强调的分蘖后期(7月10日左右)应排水晒田,晒到稻田退黑转黄,新土不开裂为度,这是控制无效分蘖,增加有效成穗率,防止倒伏,促进早熟的有力措施之一。田间工程不尽完善,部分田块不能达到单排单灌的标准,灌水排水都是一条渠,出现能灌不能排的现象,这样的弊端主要有两个:一是不能及时灌排,不能按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给水、控水,如果发生潜叶蝇,也不能排水控制漫延,如

8、果发生了潜叶蝇,要是不能排水控制将可能转为株害,迅速漫延,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二是串联排灌容易造成病害的相互感染。因此在田间工程设施上仍要坚持单排单灌的原则。2.施肥的问题6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水田区存在施肥量不足的问题,有的只施用标准用量的50%左右,而且只注重底肥忽视追肥,这种掠夺式经营土地的方法只能是地越种越薄,粮越打越少。针对当前的现状,在今后的水稻生产中,要施用足量的肥料,并要氮、磷、钾均衡施肥,每亩除施用二铵15~20kg,尿素10kg做底肥外,还应施用硫酸钾10kg(这是以往易被忽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